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为什么是洪洞:大槐树下的文化传统与地方认同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10090191
  • 作      者:
    乔新华著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内容介绍
    《为什么是洪洞:大槐树下的文化传统与地方认同》包括六章绪论、文明之源神明之里:洪洞的人文传统、金元至明中叶族群互动中的儒士与洪洞经济文化的繁荣、“传统的发明”:明中叶至清初的士绅与地方认同、应对内忧外患:清中叶至民国初的洪洞士绅与大槐树认同、为什么是洪洞:士绅、晋南文化传统与大槐树认同关系的分析。
展开
精彩书摘
    生活中,我们每个人可能都会遇到问题、困难和挫折,每当这时,“换一个角度”就可能“柳暗花明又一村”,现实尚且如此,对于那些离我们远去的历史问题就更需要换一个角度去看待,因为“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尤其是面对历史上一些非常重要的人物、事件、现象,在历史的长河中曾扮演了丰富的历史面相,就更需要我们从各个角度去观察、分析和解释,这样才有可能不断接近历史的真实,同时换一个角度看问题,常常还能够带来思维和分析方式的“升华”。
    山西洪洞大槐树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问题,过去的100年中,不同时代的学者在不同的学术背景下做了许多拓荒性的研究工作,但还有一些令人费解的疑问始终萦绕在学者心中,以至于有了“历史之谜”之称。本书就是在充分吸收前人研究基础上,试图“换一个角度”对山西洪洞大槐树问题进行研究的一种努力和尝试。不过,此话说来容易,转换的过程却相当艰难。其间的感觉就像歌中所唱的“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随随便便成功”。如果说本书还算有一点创新的话,这一定得益于“换一个角度”,而笔者之所以能够真正转换到另一个角度,与社会史、区域社会史、历史人类学等理论和方法论的启发有直接关系。对于历史学本原问题的思索和探究开启了笔者的思路,拓宽了我的视野,使笔者从一个新颖的角度,观察到了洪洞大槐树背后更为复杂生动的历史情境。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的问题及其意义
第二节  相关问题的学术史回顾
第三节  研究思路、内容框架和史料来源
第二章  文明之源神明之里:洪洞的人文传统
第一节  晋南锁钥
第二节  文明之源神明之里
第三章  金元至明中叶族群互动中的儒士与洪洞经济文化的繁荣
第一节  族群互动中的山西
第二节  金元时期洪洞经济文化的发展
第三节  秩序的重建:明中叶以前的洪洞社会
第四章  “传统的发明”:明中叶至清初的士绅与地方认同
第一节  正德至康熙年问士绅群体的强大
第二节  士绅在地方社会的现实实践以及地方权威的形成
第三节  “传统的发明”
第五章  应对内忧外患:清中叶至民国初的洪洞士绅与大槐树认同
第一节  内忧:康熙年问士绅群体的危机意识
第二节  士商互动与地方权力结构的嬗变
第三节  传统象征资源的再塑造
第四节  外患:社会动荡中的地方与士绅的积极应对
第六章  为什么是洪洞:士绅、晋南文化传统与大槐树认同关系的分析
第一节  族群互动中的晋南文化传统与洪洞形象
第二节  国家与地方之间的士绅与大槐树认同
田野考察记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