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序<br>前言江南与江南文化的界定及当代形态<br>第一章 江南文化研究的方法与现代视野<br>一、从实学向美学的飞跃<br>江南美学与文化<br>江南轴心期<br>二、證明江南文化的诗性内涵<br>三生长忆是江南<br>江南诗性文化的现代性<br>江南文化与诗性人文<br>三、建构江南文化研究的<br>诗性人文学术谱系<br>诗性人文学术谱系<br>诗性人文学术谱系的现代价值<br>第二章 江南文化源流与精神觉醒<br>一、江南文化的考古学阐释<br>血色黎明——史前长江和黄河文明的对话<br>吴姬荡桨入城去——吴越文化的形成<br>汉风的另一边——被边缘化的江南<br>二、江南轴心期:诗性精神的形成<br>郁郁乎文哉——最浓于热情的江南<br>永嘉南迁——江南脱胎换骨的新时代<br>城市风度——江南精神觉醒的载体<br>三、在唐宋时代的成熟<br>金陵王气黯然收——隋代江南的没落<br>千帆依旧到江南——唐代江南文化的缓慢复光<br>乘醉听箫鼓——异族入侵前夜的江南图景<br>第三章 江南文化精神与江南生活方式<br>一、北方文化与生活理念反思<br>审美与实用<br>有精神品位的日常生活<br>二、超越节俭和奢华<br>奢华的吴下宴饮<br>江南游乐亦奢靡<br>超越节俭和奢华:想起了李渔<br>三、工艺美术原理与实践<br>工艺美术大师的启示<br>审美态度的分野<br>第四章 江南文化的三元结构形态<br>一、人口:江南家族文化研究<br>江南文化世家<br>江南藏书家族<br>“江南第一家”<br>二、经济:多元商业文化模式<br>“陶朱事业”<br>江南徽商<br>宁波商帮<br>三、文化:江南审美文化传统<br>“雌性的丽辉”<br>“自由个性”的光泽<br>“发乎情”<br>第五章 文化史视野中的江南文化<br>一、江南之江南:江南文化的回乡之路<br>从“三山文化”到河姆渡文化<br>“江南文化之源”<br>江南玉器的光辉<br>二、中国之江南:江南文化的青春影像<br>魏晋南渡<br>江南文化的青春记忆<br>科甲鼎盛的江南十府<br>三、世界之江南:江南文化的华丽转身<br>江南文化的“民族性转型”<br>上海的江南气象<br>第六章 江南文化的外部研究<br>一、江南与荆楚、巴蜀、岭南<br>江南与荆楚:从蛮荒的童年说起<br>江南与巴蜀:富庶中的儒雅之别<br>江南与岭南:长江与珠江的不同文明<br>二、江南文化与中原文化<br>中原与江南:从入乡随俗到移风易俗<br>江南文风之”中原现象”<br>中原文化之诗性萌芽<br>三、江南文化与齐鲁文化<br>江南与齐鲁:“诗性一审美”与“政治一伦理”<br>“道德个人主义”:诗意的分野<br>想起了“孔颜乐处”<br>第七章 江南文化小传统<br>一、吴文化<br>吴文化源头的时与空<br>吴文化的本质特性<br>二、越文化<br>从“饭稻羹鱼”的古越人说起<br>越文化的本质特性<br>三、海派文化<br>“出卖的上海滩”<br>创新求变的海派文化<br>第八章 江南城市文化模式及其现代价值<br>一、中国城市的南北之别与江南城市文化的历史形态<br>中国城市的南北之别<br>江南城市的三个典范形态<br>二,从物质生产方式角度看江南城市文化模式<br>“经济型城市”与“政治型城市”<br>消费的城市<br>江南城市与乡镇<br>三、从精神生产方式看江南城市文化模式<br>江南城市的“礼”<br>江南城市的”乐”<br>第九章 江南乡镇文化研究<br>一、野翁织屡街头卖,曰暮裹盐市酒归<br>——江南的城乡差别与不同生活方式<br>自古衣工非一家——江南城乡的功能差别<br>老去难忘初祖地——江南城乡的生活方式差别<br>二、乡乡自风俗.处处皆城市<br>——江南乡镇文化的历史形态分析<br>乡土文化形态<br>工商文化形态<br>士大夫文化形态<br>三、江村风景元无异,不是闲人那得知?——江南乡镇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建设<br>郁郁乎文哉——物质文化资源的建设与开发<br>何年学得苏杭样<br>……<br>第十章 江南文化资源及其现代阐释<br>结语<br>主要参考文献<br>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