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黑释比
帽冠:羊毛毡子兽帽,羌语“泽达格”。黑释比神法冠嵌有兽颌骨,用羊毛毡制作,形状似博士帽。其核心观念是凶狠、凶猛。以熊、野猪、虎、豹的上下牙骨做装饰,跳动之时其凶牙随之上下跳动而更显凶猛。
服饰:穿黑羊毛皮坎肩,有的为野熊皮毛披衫。
3.黄释比
帽冠:黄释比的帽冠是五片“介”字形,画有神像的竹片(或木片、牛皮片)串连而成,羌语称“释勒格达”。每片画像约10厘米,底宽约4厘米,从左到右,首位是太阳神,羌语称“九灸真巴”或者“九真巴尔”;第二位是真武祖师,羌语称“哈母巴”;第三位是元始天尊或者叫比武祖师,也称开天祖师,羌语称“吾巴”或者“哈吾巴热”;第四位是开山祖师,羌语称“着祖母瓦”或者“卓珠姆洼”;第五位是月亮神祖,羌语称“竽娲释姆”或者记为“玉洼什母”。这些神不完全是传统的羌族释比之神,都是对付白、黑释比所不能够对付的广天之下厉鬼凶魔恶邪之神。
服饰:黄释比穿豹皮上衣,是借用凶兽猛皮的威来对付厉鬼凶魔恶邪。
(二)释比的羊皮鼓
羌语称羊皮鼓为“日博”,圆形,单面,直径约40~50厘米,鼓梆约高15~20厘米。相配有一只鼓槌。鼓槌的特别之处是用长30~35厘米的一节刺木为鼓槌柄,木质密度厚实,不容易受蛀虫侵害蛀损。刺木的弹性韧性也非常好,敲击省力,而且弹力增加鼓柄的频率,在打击连音鼓点时,非常灵活,跟得上快节奏。鼓槌用山驴皮、麂子皮或獐子皮,这些皮来源于角蹄动物,与羊有亲缘关系,它们生活在高山丛林中,身上有着独特的神秘性与灵气。这种鼓槌传达的声音是神灵的声音。
制作羊皮鼓的羊皮,源自于释比举行祭祀后的献祭羊。我们在调查中发现,一些释比的羊皮鼓还存留有羊毛。经过祭祀的羊皮发出的声音,能够显现出神灵的讯息。
鼓梆内有一根经过制作的刻制有对称花纹的横木棍卡置,为鼓的中轴。一些释比的鼓柄是人头造型,释比解释说是天神木比塔,有的解释为阿巴锡拉。鼓柄有着两个意义,一是使用释比祭祀的神树木,表述其树木可以通天地神灵,而鼓也如是;二是使用的意义,便于释比握持举升挥舞上下摆动鼓面,释比举升挥舞上下摆动鼓面有着不同的法术,一般来说,对于神灵,特别是阿巴木比塔、阿巴色、阿巴木拉祖师、阿巴锡拉祖师与所祭祀的各位山神、寨神,释比的鼓总体是持举的,向上的,敬仰的。而在驱邪逐鬼的法事中,释比持鼓是内向下、往下的动作。以表示对于鬼魔的驱赶与压镇。
释比的羊皮鼓内有两枚小铜铃,表示一公一母,它们的发音有着差异,其音色与鼓的抖动构成复杂的含义,传递神灵讯息。
释比经典中,有关于不同的姓名的祖师到撇柔述神山,或者尕尔别昆勒神山,或者高高的大雪山去寻材料制作鼓的记录,此不赘述。但是释比制作鼓被赋予了生命特征与形貌、灵魂,如王真元、王治国、龙国志唱述:鼓形方或圆?要圆像太阳。鼓梆直与弯?取弯像弯月。鼓响如何声?如天惊雷声,山头响到脚。惊雷天上响,地摇海子涨。鼓无头,虎头为鼓头。鼓无眼,日月为鼓眼。鼓无嘴,豹嘴为鼓嘴。鼓无手,猴手为鼓手。鼓无翅,凤羽为其翅。鼓无耳,神羊耳为耳。鼓无心,虎豹心为心。鼓无脚,猎狗脚为脚。鼓无话,天神木比传经文,鼓公鼓母鼓经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