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717417
  • 作      者:
    徐秀丽主编
  • 出 版 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这本论文集,是近代史研究编辑部于2009年10月召开的“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学术研讨会论文的结集。《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30年(1979-2009)》的目的“不仅在于继承好的学术传统,总结过去,更在于揭示问题,开辟未来”,“以期深入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的经验教训,评估现状,探讨今后的发展方向”。
展开
内容介绍
    《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是近代史研究编辑部于2009年10月召开的“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学术研讨会论文的结集。
    《近代史研究》创刊于1979年,她是以改革开放为标志的中国历史发展新时期的一个宁馨儿,携带着这个时代的强烈气息,因此,这次学术会议,是对这个时代和这个刊物的双重纪念。
展开
精彩书摘
    我对张先生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整合近年来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努力持敬佩的态度,事实上,我对近年来中国近代史研究呈现的系统性缺失的担忧,也是基于我们过去所熟知的马克思主义对于中国近代历史系统性解释的比较而得出。罗志田教授认为,该书的出版“体现出马克思主义中国近代史学科体系在走向成熟”,①这是十分中肯到位的评价。以我的理解,所谓“走向成熟”主要是就兼容性而言,以前马克思主义被弄成排他性很强甚至是具有独占性的理论,这严重制约了近代史研究的健康发展,也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对立统一的法则。张先生主编的近代通史兼收并蓄了许多新的理论与学术探讨,当然趋向成熟。但从系统性的立场看,要说成熟,恐怕还有差距。
    然而如果横向比较,其他著作差距或许更大。从已有的书评所做的评判来看,张先生主编的近代通史几乎被誉为目前最好且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新典范(pamdigm)的著作。我虽然不认同某些过分溢美的说辞,但也认为,在已经出版的林林总总的近代通史著作中(据说不下200种),张著在史实记述方面应该是最具参考价值的一部。我自己正是因为参考这套书的频率较高,才有了上面的学习体会。前面提到的另外几部著作,也是因为总体上品质秀异才被纳入评论人的视野。学术批评忌讳重复说别人已经说过的好话,本文略人所详,详人所略,故批评的言辞稍多,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对这些著作的评价偏重于否定。我想表达的意见是,被学界认为是最好的中国近代通史尚且一定程度存在系统性缺失,考虑到中国近代史研究成果的良莠不齐,问题的严重性也就可想而知了。
    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系统性的缺失与这些年来日渐兴起的以“解构”为特征的研究理论与方法不无关系。近年来,具有后现代色彩的“解构主义”充斥盛行,对一切事物都要下一番“解构”的工夫。“解构主义”将结构的“中心性”颠覆为“差异性”的意义链,对以追求整体性或系统性为特征的“结构主义”是一种理论挑战。这一“主义”对历史研究可能的贡献在于蔑视权威及已经建构的学术秩序,且因解析法的精密应用导致研究局部的细致深人,缺陷在于容易导致史学研究的“无形化”,即导致研究客体整体形态的支离破碎,以至消失。
展开
目录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近代史研究(代序)
第一部分 范式与分期
近代史教材的编撰与近代史研究的“范式之争”
时代精神、主体地位与中国近现代史书写
中国近代历史研究方法的新陈代谢
——新革命范式导论
“文革”前十七年中国史学的片断反思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三个三十年
“大分流”史观与江南经济史研究
对近代中国经济史研究中心线索的再思考
从博物馆藏品看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的含义究竟是什么?
近代史就是要近

第二部分 视野与方法
中国近现代史的贯通与滞碍
系统性的缺失:中国近代史研究现状之忧
历史研究中的人性取向问题
“历史研究的单位”:“专门史”与中国近代史研究
“一日史”的意义
——论历史要素谱系与整体史
中国社会史研究向何处去?
2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
学术批评之中国近代社会史
中国近代社会史理论研究再反思
——关于社会学化、范式说以及多元化趋势的检讨
交叉视角与史学范式
——“社会文化史”回顾与展望
国际化与地方化:近代闽南侨乡的社会文化变迁
从“四林外”到大房:鄱阳湖区张氏谱系的建构及其“渔民化”结局
——兼论民国地方史料的“有效性”及“短时段”分析问题
1950年代调查中所见中国近代社会
——对于中国近代史研究方法的新思考
发现史料之外的历史
——以傅斯年研究为例
问题意识:中国近代农村经济史研究的起点
苏区史研究的视野扩展、方法运用与未来发展
抗日战争史研究中的若干“计量化”问题
南京大屠杀研究的几个问题

第三部分 回顾与展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近代史学科创新
新世纪以来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中华民国外交史研究:回顾与前瞻
废约史研究三十年
最近三十年来国内学界的中韩关系史研究综述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基督教史研究
中国近代禁毒史研究的新视野
近20年来的中国商会史研究(1990-2009)
中国近代铁路史研究综述及展望:1979~2009
三十年来抗日战争研究述评
编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