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大清王朝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4503631
  • 作      者:
    徐洪兴著
  • 出 版 社 :
    长春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作者简介
  葛剑雄,祖籍浙江绍兴,1945年出生于浙江湖州,历史学博士,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史学会理事,上海市历史学会副会长,HISTORICAL GEOGRAPHY编委。从事历史地理、中国史、人口史、移民史等方面研究,著有《中国人口史》(第一卷)、《中国移民史》(第一、二卷)、《西汉人口地理》、《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中国古代的地图测绘》等。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历代王朝兴衰录》站在时代的高度,以中国历史上八个主要朝代(秦朝、汉朝、三国两晋南北朝、唐朝、宋朝、元朝、明朝、清朝)为宏大背景,从把握相关历史时期的脉动和发展入手,全面系统地展示了各个朝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宗教、法制等领域的历史大事和兴亡嬗变,生动描写了发生在各个历史时期令英雄扼腕、催凡人掬泪的历史故事,将历史上那些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治世的良策、祸乱的渊薮总结出来,结晶出可警醒后人、观照当今的历史启示。这些“话题”都是史论结合,深入浅出,娓娓道来,并融入作者的点拔、启发和机警的论述,绝无生涩之感,与读者极易形成交流。
  《中国历代王朝兴衰录:大清王朝》讲述了大清王朝的故事,获得了第十二届中国图书奖,适合大众读者阅读。
展开
精彩书摘
  一、顺、康、雍、乾四朝的“文字狱”
  “文字狱”,古人很形象地又把它称作“文网”。编织文网,对知识分子在文字上的所谓“越轨”、“悖逆”加以威胁、恐吓乃至残酷镇压、无情打击,这在中国的封建时代几乎每个朝代都出现过,因为它本来就是封建君主专制政治的特色之一。但在明代之前,“文字狱”一般还多是偶一为之。从明代开始,“文字狱”就多了起来,但明代的“文字狱”基本上集中在前期,尤其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时期。朱元璋出身寒微,青少年时代曾要过饭、当过和尚,又是从红巾军的农民起义起家,后来才当上了皇帝。所以,朱元璋很怕别人讥讪他早年那些“不光彩”的经历。再加上他读书不多,也怕读书人转着弯骂他。明初的种种“文字狱”,多半都是与朱元璋的“忌讳”有关。然而,明代的“文字狱”较之于清代的“文字狱”,那可就是“小巫见大巫”了。
  清代“文字狱”不同于明代的地方,就在于多因镇压汉族人民的民族意识而发起。这里的理由很简单,就是由于身为少数民族的清代统治者,对数量庞大,又有着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汉民族的恐惧。在清朝统治者看来,汉人民族意识一日不消灭殆尽,他们的统治就一日不得巩固。而汉人民族意识的阐发者和传播者,无非就是那些读书人。因此,对这批人必须加以特别严格的管制。而“文字狱’’正是管制读书人的最重要、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清朝的“文字狱”早在顺治时期就已出现,如顺治五年(1648年)的“毛重倬坊刻制艺案”,毛重倬等人因在出版八股选文时所写的序中只用干支纪年,而不用清朝纪年,就被认为“目无本朝”而处死:又如顺治十七年(1660年)的“刘正宗诗集案”,刘正宗出版诗集,张晋彦在为其作序中有“将明之材”句,清政府认为这句话诡谲暧昧,难以解释,刘、张两人因此均被处死。
  康熙朝的“文字狱”,有康熙二年(1663年)的“庄廷铣《明史》案”,这是清代“文字狱”中的大案之一。庄廷钱是浙江湖州的富户,盲人,好史学,以“盲史”自居。他从明代大学士朱国桢后人手中购得朱国桢所著《明史》稿本,又让人续撰了明天启、崇祯二朝事,合为《明书辑略》。书成后庄廷钱死,其父庄允诚为之刊印。后被人告发。清政府以其书不记努尔哈赤、皇太极的年号,将南明隆武、永历二帝视为正统,又有指斥满洲的文句,故为“大逆不道”。于是把已死的庄廷钱开棺戮尸;作序者、刻印者、校阅者、售书者、藏书者被杀共72人;庄氏家属发配边疆为奴,受牵连者多达数百人。康熙五十年(1711年),又有“戴名世《南山集》案”。戴氏为康熙朝的翰林院编修,在他的《南山集》中,叙述了南明几个小朝廷的事,还采用清初方孝标《滇黔纪闻》中所载南明桂王时事。于是便以“大逆”罪被处死,其家属也被处死;方孝标已死,开棺戮尸。其后人处死。牵连进此案的知识分子也多达数百人。
  顺治、康熙两朝虽有“文字狱”,但数量还不是太多。到了雍正、乾隆两朝,统治者编织的文网更密,“文字狱”的数量也随之大大增加。这里我们选雍正朝的两个著名的“文字狱”案来看看:
  雍正四年(1726年)的“查嗣庭试题案”。礼部侍郎查嗣庭任江西省主考官,出八股文试题“维民所止”。这句话原出自儒家经典《诗经》中的《商颂,玄鸟》:“邦畿千里,维民所止”,意思是王者之都十分宽广,都是臣民们居住的地方。但有人上告,“维民所止”中的“维止”即去“雍正,,之首,也就是砍掉雍正的脑袋。于是查嗣庭就被革职查办,不久死于狱中,但仍被戮尸和砍头示众,其儿子皆被处死,家属被流放。又因为查嗣庭是浙江人,还下令停止浙江省的乡试、会试6年,以示惩戒。
  雍正七年(1729年)的“吕留良文选案”。吕留良(1629~1683)是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明亡后曾图谋复兴。事败,家居授徒,拒绝清廷博学鸿词科所召,削发为僧。其著作中含有明显的反清思想。雍正时,湖南人曾静偶读到吕留良的文选,大为感动,决心反清。曾静得知,当时任川陕总督的岳钟琪是宋代抗金名将岳飞的后裔,就派其弟子张熙去游说岳钟琪起兵反清。岳钟琪告发,曾、张被逮捕。雍正与他们辩论,并撰《大义觉迷录》批驳吕留良文选中的思想。对吕留良开棺戮尸,杀吕氏后人及学生和刊刻吕氏著作的人,吕氏家属发配边疆。为了表示“宽大”,雍正赦免了曾静和张熙,但曾、张却被乾隆所杀。此案在民间影响很大,后来雍正暴死于内宫。民间纷传是吕留良的孙女吕四娘刺杀的,传说尽管未必可信,但却反映出此案的影响及人民的义愤。
  乾隆帝曾信誓旦旦地说过:“朕从不以语言文字罪人。”但事实恰恰相反,乾隆一朝是清代“文字狱”的顶峰,数量最多,共有8辑的《清代文字狱档》,记载了65起“文字狱”案,其中64起就是乾隆朝的。乾隆朝的“文字狱”不仅在数量上大大超过了前朝,而且其荒唐程度也是前朝所难以比拟的。如彭家屏写的家谱中遇弘历(乾隆的名字)的字样没有以缺笔来“避讳”,就令彭氏自杀;王锡侯编写《字贯》一书,被认为仿效康熙编《字典》,冒犯唐突,处斩,所著书全部焚毁:徐述夔写诗中有“大明天子重想见,且把壶儿搁半边”之句,认为“壶儿”是“胡儿”的谐音,是骂满洲人,徐氏本人包括儿子已死,开棺戮尸,其孙子处死;沈德潜《咏黑牡丹》诗中有“夺朱非正色,异种也称王”之句,被认定是影射满洲以异族夺得朱明王朝的皇位:胡中藻诗中有一句“一把心肠论浊清”,被认为是存心把“浊”字加在“清”字前面,实际依诗的格律,“浊”字必须加在“清”字前面才对,但胡氏被判“居心不良”而立即处斩;此外还有“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案等等,真可谓是竭尽了妄意引申、构陷入罪之能事。
  ……
展开
目录
出版说明
引子
清朝的兴起
驱逐外寇
雄才大略
经略与管理
思想的钳制
乾嘉学派
乾隆朝
“和坤跌倒,嘉庆吃饱”
八旗兵
愚民的工具
夜郎自大
洪亮吉的忧虑
穷则思变
睁眼看世界
洋务运动
“商战”·“议院”·“中体西用”
“新学”
救亡图存
他山之石
新世纪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