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上下两编,上编介绍了宋朝历史大势,对宋朝300余年的重要历史事件做了提纲挈领的介绍;下编为宋朝历史专题,介绍了宋朝的经济与科技、外战与邦交、官制与兵制、文化与艺术以及社会生活、宗教风俗等方面的内容。不仅纠正了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对宋朝历史地位的不当认识,还对宋朝社会的各个方面做了正面的描摹,能够给读者比较完整的印象。同时,“大事年表”“相关链接”等,使得历史常识和背景知识的交代清晰而丰富。
一、信息量大,全景式描述:本书与一般介绍宋朝历史的通俗读物相比,并不局限于政治、军事等重大历史事件,而是全景式的介绍,包括历史事件、政治、军事、法律、文化艺术、民俗生活等。
二、可读可查,多功能:延续中华书局版“一本书读懂”书系的写法,以点带面,每一部分前有概述,每一小节后有相关链接,同时附有大事年表、相关常识。
三、大众视角,专家水准:针对大众长期以来对于宋朝的误解,用过硬的材料进行了纠正。集趣味性和学术性于一体。
忠奸并进的真宗一朝(节选)
明道元年(1032)二月,仁宗生母李宸妃去世。刘太后没有为她治丧,只命宦官随意把她葬在洪福院的西北角。吕夷简闻知此事,趁着上朝之机问道:“听说最近后宫有宫人去世?”刘太后大吃一惊,马上明白了吕夷简的意思,反问道:“难道后宫的事也要宰相来过问?你是不是想离间我们母子?”吕夷简寸步不让,说道:“太后宋真宗李皇后百年之后,还想不想保全刘家?”您听明白了吗?因为刘太后并不是仁宗的亲生母亲,当初李宸妃只是她宫里行走的一个侍寝,有一回真宗行幸了李氏,可巧这李氏就怀上了龙种。当时真宗还没有皇子,刘太后本身没有生育能力,见自己宫里的丫头怀孕,生怕这丫头生个皇子,她的地位会大受影响,于是也假装怀孕,而且“预产期”都和李氏前后脚儿,也就是说,她早就设下毒计:一旦李氏生下皇子,她就会凭着权势把那个孩子据为己有。十个月很快过去,李氏果真生了个儿子,刘太后强行将小皇子夺过来,而李氏则从此被打入冷宫。这件事当时虽然有人知道,比方说吕夷简就是知情人之一,但因惧怕刘太后的淫威,谁敢去捅这个马蜂窝?如今的情况不同了,一是当年那个小皇子成了皇帝,二是刘太后年纪越来越大,她在世时的确没人敢说,她死了以后呢,事情总会暴露出来,到那时如果皇帝了解了太后对他的生母如此不仁不义,肯定会迁怒于刘氏宗族。吕夷简这话的意思,是让刘太后别把事情做得太绝,给她刘家人留条活路。刘太后勉强答应在后宫为李宸妃发哀,并给李宸妃的三代祖赠官。吕夷简又提出:宸妃的装殓必须按照皇后的仪制,穿皇后之服、棺下铺水银、口中含宝珠等等。刘太后也咽口唾沫忍了。谁知几天之后,宫里传出刘太后懿旨,命宦官们凿宫墙把李宸妃抬出去埋葬。吕夷简马上跑到太后面前,以不容置辩的口气请太后必须吹吹打打、风风光光地从东华门送出去。这一次刘太后急眼了:你怎么没完没了地逼迫本宫?吕夷简颇有大义凛然的气概,答道:“臣位宰相,朝廷大事,理当廷争。太后不许,臣终不退!”就这么僵持了很久,刘太后还是不答应。吕夷简正色说道:“宸妃诞育圣躬,而丧不成礼,异日必有受其罪者,莫谓夷简今日不言也。”(《长编》卷111)刘太后抗不过吕夷简,最终答应了他的强谏。
1033年,刘太后去世,宋仁宗亲政。宋仁宗像一年后刘太后去世,临朝问政的仁宗很快从皇叔赵元俨那里得知了自己的身世。这件事对他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他曾经极尽孝敬和爱戴的刘太后不但不是亲生母亲,反而是折磨杀害生母的恶魔!他怀着无比悲痛的心情重新隆重安葬了母亲后,第一件事就是要为可怜的生母报仇雪恨:他打算把刘太后的棺材从父皇真宗的坟旁挖出来,把刘太后从棺材里拽出来狠狠地鞭尸,再把她的滔天罪行诏告于天下。当时担任谏官的范仲淹极力劝说,仁宗最终以大局为重,没有把此事大肆张扬。在这个问题上,范仲淹和吕夷简的认识是一致的。
太后的恶行虽然可以掩盖,但政治格局却必须改变,于是吕夷简给仁宗提出建议:枢密使张耆、副使夏竦等人都是刘太后的亲信爪牙,应当罢黜。其实这不仅仅是吕夷简的意见,也很符合仁宗的心愿。正因为如此,所以仁宗回到后宫,很解气地将此事原原本本对郭皇后讲了一遍。没想到郭皇后来了个反弹琵琶,不屑地说:“吕夷简有什么资格讲这种话?难道他不是刘太后的亲信?只不过这个人过于机巧,善于应变罢了。”已经在中书省混了多年的吕夷简做梦也没想到,几天后宣读的那串长长的贬黜名单里,居然也有他的大名——他被贬为陈州(今河南淮阳)知州。经验丰富的吕夷简立刻感到,一定是有人在仁宗面前讲了他的坏话,于是托一个叫阎文应的宦官替他打听,究竟是谁给他点的眼药。
前言
宋朝历史总览
杯酒释兵权
削藩镇平偏国
澶渊之盟与封泰山
铁腕宰相吕夷简
王安石变法
哲宗绍述与徽宗腐败
靖康耻
韩侂胄北伐与史弥远专政
贾似道专权和南宋覆亡
宋朝时的外战与邦交
契丹咋那么牛?
令宋朝头疼的西夏
崛起的金国
......
宋朝的科技和医学
宋朝的文化艺术与宗教民俗
宋朝的散文和诗歌
宋词
宋朝的书画艺术
宋朝的宗教
宋人服饰器具与市民文化
宋朝的节日
从“南京”说陪都
宋朝的科举
宋朝的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