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你的20-29岁“发挥大功效”的
一本国际化科学干货;
20-29岁郁闷期的系统解答
美国火的TED国际公开课、网易公开课
受年轻人欢迎的人生规划神课!
5天分享量疯传至60万次!点击率持续排名第1!
全球TED年轻人泪目评论:
“给了我最近郁闷期一个很好的解答,真心不满意自己被同龄人的人生观价值观所埋没。”
3大国际知名媒体深入导读
《纽约时报》《今日美国》《洛杉矶时报》
3大国际知名畅销书作家诚恳推荐
《我的小红书》作家Rachel
《教养大震撼》作家PoBronson
《因为痛,所以叫青春》作家金兰都
两岸三界专业精英联合推荐
台大社会学者孙中兴
心理学者王浩威
台湾大网络社区PTT名人
《20岁,光阴不再来》是一本临床心理学家、社会学家、神经学家、生育学家都已点赞+全5分+好评的严肃事实:你的20-29岁是极简单却极具变化的时期之一。这10年时光决定了你的事业、爱情、幸福甚至整个世界。
如何把你的20-29岁“发挥大功效”?
如何找到20-29岁焦躁郁闷期的生活重心?
美国TED公开课实用人生规划
二十几岁,你的人生是不是卡住了
一、比前辈们更难的二十几岁
社会对二十岁到三十岁之间的年轻人是特别矛盾的:我们既是被追捧的一群——电视和杂志里光鲜亮丽的形象永远是年轻漂亮的;但同时也是动不动就被臭骂的一群——微薄上论坛上每隔一阵子就会看到哪位精英批评现在的年轻人吃不了苦、没有定性,老师老板同事的朋友圈,也常能见到“现在的年轻人怎么这样”的论调,八五后、九零后、非主流……这些标签贴来的同时,伴之而来还常有冷酷的眼光。
人为什么会被轻视,大家不妨以上一代人的经历做做参照。拿身边前辈的经历做一些小小的调查,从上一代人的角度看,他们经历了物质匮乏的童年,随之是社会的巨大转变、高考的低录取率、企业事业单位各种改制、金融风暴……在各种情势严峻中还是克服了困难找到生命的方向,今天这些较年长者的生活主题是家庭和寻找信仰;而我们这一代人呢,普遍拥有更好的物质环境、接受更高的教育,但却有高比例的年轻人到了上一代的年纪还没有达到他们的“成就”:还没成家,还没立业,很多人甚至沦为“啃老”,实在没有什么起码的尊严。
放大一些看,其实这种窘境不是中国独有的,整个世界对年轻人都更严苛了:欧美的年轻人很多必须进行无薪实习,日本有176万找不到全职工作的年轻人被称为打工族,世界范围内年轻人更多地选择临时性工作;另外,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初婚年龄从1960年以来平均拉高了6岁。看着这些数据会觉得全球的年轻人好像都在蹉跎,到了出社会的年纪却赚不了钱,到了养育后代的年纪却不结婚生子。难道全世界的年轻人都比上一代要来得差吗?
的父辈,我们的兄长,在思考他们要什么之前,就已经开始行动。正因为物质条件,教育条件都很紧张,所以人生其实没什么“选择”,也不太会困扰大多数人。成绩最好的学生大都进入名牌大学,选最热门的有职业前景的专业学习(虽然大多和兴趣理想无关),努力成为医生、经济类工作者、公务员……到一定年纪就攒钱准备结婚;选什么专业、找什么样的工作,旧社会价值观常常给出直截了当的答案。他们的人生会面临的通常是转变,而不是选择。
于是,那些我们眼里“成功”的上一代人没有注意到的事情是,年轻人的生存环境的确变得更严峻了,而且麻烦的是,从表面可能看不出端倪。现在年轻一辈要面对的不再只是经济上外在的困难,更有内在心理层面的挣扎。
我们的时代,社会越来越多元,有更多的机会和讯息,让我们思考自己适合的方向。我们在成长中花更多时间参加课外活动,培养自己的兴趣,参加不同的小团体,试着了解自己的兴趣和理想,来选择我们的人生方向。在获得自由的同时,却有很多人迷失在充满选择的大海,不知该往哪个方向去。该学习自己喜欢的专业,还是投向更有就业前景的专业?该在大公司累积经验,创业出去闯,还是干脆出国镀镀金?再享受一阵子精彩的单身生活,还是赶快建立家庭?就业前景黯淡,各种经济问题已经越来越突出,而对人生选择的茫然更容易把我们卡住,让我们沮丧、不安,对于现况不满却无力改变。
二、有些事,不要拖到30岁
有些人有不同的意见:人的一生那么长,就算要努力,为什么不能从30岁开始,为什么一定要在20-29岁?不是说,“只要肯努力,一切都来得及”吗?人生的哪个十年不是十年?凭什么20-29岁这么不一样?
好吧,以下是经过数十年专门对20-29岁人群的临床研究后,权威心理学家、社会学家、神经学家和生育专家已经知道的事实:
智力方面:我们知道,在20-29岁时期,情绪脑已经发育完备,但是掌管前瞻性思维的额叶却还在疯狂生长。人的大脑还会重复婴孩期的流程,形成第二次的关键成长期。大脑会再一次长出无数的连接新芽,大幅提升我们学习新事物的能力。过了29岁,我们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任由大脑产生无数的新连接,再也无法这么快就学会新事物,再也无法这么容易就成为我们理想中的人。
性格方面:演化理论家认为,大脑是设计来特别注意哪些教人措手不及的事,好让我们下次有更充分的准备来面对世界。在20-29岁,会出现人生”闪光灯记忆”(flash memory)的最高峰,协助我们完成个性的可塑性。值得注意的是,以前各持己见的研究学者,近来都有相同的共识,而许多临床医师也这样认为:塑造性格从而改变命运幅度最大也是最后的一次机会,不是几岁,不是十几岁,而是20-29岁,错过此生不再来。
婚姻和生育方面:在20-29岁期间同居经历越多的人,婚姻质量越差,离婚率越高。人的生育能力会在二十几岁末期达到高峰,一过30岁,立刻下降为原来的1/2,逐年惊人递减。也许你会说,那些新闻上的女星不是都四十几岁还生孩子吗?可是新闻里没说的是,这些女星背地里都做着长期的价值不菲的生育保养。当然也有天生幸运能高龄生育的,但想一想,“心想事成”会不会每次都发生在你身上。
人脉、工资和事业方面:罗斯·柯泽尔的社会学理论和本杰明·富兰克林效应共同证实:送你热汤的朋友,送不了你未来。你此生的贵人并非死党,反而是20-29岁中和你交情最浅的路人。而你一生中的工资增长,其实有2/3发生在工作的头十年,而并非你想象的三四十岁之后。20-29岁经历过失业的人,日后更容易遭遇“中年抑郁”和“中年危机”。
这不是谁的看法。这些是事实。我们知道有80%决定你生活的时刻发生在35 岁之前。这就意味着你生活的重要决定、经历和心理学家说的“顿悟时刻”(Aha moment),有八成是在你30 多岁之前发生的。换句庸俗的话说:你的20 多岁是极简单却极具变化的时期之一,它决定了你的事业、爱情、幸福甚至整个世界。
当然,你可以选择拖到30岁再拼命,但是上述的科学事实已经告诉我们,拖过29岁,你的大脑可塑性、处理事情的能力、学习新事物的能力、性格可塑性、婚姻质量、生育质量、人脉与贵人、起薪点和事业定向……一切都落上了很难翻牌的劣势烙印。二十几岁有它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三十几岁,也还有属于那个年龄的奋斗主题,在等待着你。
三、请在年轻的时候为未来的自己拿好主意
为时间还很多,可是有些决定不能拖。就像台湾大学的孙中兴教授推荐本书时说的一样,爱情其实和找工作是同样重要和急迫的人生功课,但大家却总是忽视,或者“顺其自然”,其实大错特错。这本书目的就是帮助这些被“卡住”的年轻人。它告诉你“应该拼命”,但更多的是在教你“在哪儿拼命”,“如何拼命”。你值得知道,20-29岁期间,在事业、爱情、大脑和身体的各个角落,都应该如何,既脚踏实地又懂得技巧地,一步步走下去。
二十几岁的十年是发生转变与建立基础的时间,在这本书里,你看见的案例,是作者以平时大量累积的咨询经验归纳出的,那些同龄人的迷思你也在经历;你看到的结论,是从专业角度出发,用统计数据与心理学理论得出的,你不妨用它们避开误导与陷阱。
博士教我们怎样把眼光放大拉远,不止是为了二十几岁充实度过,而是为了要有像样的三十几岁、四十几岁,有些事情非得从二十几岁就开始经营不可。这本书里面的案例,可能会有你我身边朋友甚至是自己的影子,但是希望从这些别人的故事里,我们能得到的是如何面对未来的准备,而不是——“如果早知道这些就好了”。
……
在全球励志书越来越“心灵鸡汤”化的年代,很难得有这样一本“只讲事实,不说故事”,宁愿得罪读者也要说真话的书。
Meg博士用对20-29岁族群的多年追踪研究,对20-29岁郁闷期做了系统的解答。读完这本书,你会知道为什么20-29岁如此重要,这10年中的哪些事是错过了永生不能再重来的。那些淡定地告诉你“人生不用着急”的人,是因为他不用为你的人生着急。我强烈把这本书推荐给正在寻找人生方向的年轻人,你值得掌握如何把20-29岁发挥到大功效,你值得读一读这本国际化实用著作。
——全球励志书畅销作家 金兰都推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