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弗洛伊德心理健康思想解析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53613123
  • 作      者:
    罗晓路著
  • 出 版 社 :
    浙江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编辑推荐
  《心理学大师心理健康经典论著通识丛书:弗洛伊德心理健康思想解析》精心选择以上17位在心理健康研究领域具有巨大影响的心理学大师,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思想、具体应用以及对社会发展、人类进步的贡献进行了详细解析。首先对大师们生活的时代背景、社会文化环境进行了交代,对他们的家庭背景、童年经历、求学历程、职业发展、学术生涯等生平事迹进行了介绍;其次选译了大师们有关心理健康的经典实验、论文或重要著作的重要章节,进行了详细解读;接着对大师们的心理健康思想或理论形成与发展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有关心理健康的主要观点进行了论述,对他们系统的心理健康思想或理论进行了评价,并论及他们对心理健康相关研究领域的独特贡献以及研究进展与展望;然后阐述了应用他们的心理健康思想、理论的中外相关心理咨询经典案例,特别是学校教育和青少年教育中的心理咨询案例;最后从整体上讨论了心理学大师的心理学思想与理论,即该心理学流派对我们从事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的启示和实践应用前景,冀望能“窥一斑而知全豹”。
展开
内容介绍
  《心理学大师心理健康经典论著通识丛书:弗洛伊德心理健康思想解析》详细解析了心理学大师荣格的心理健康思想、具体应用以及对社会发展、人类进步的贡献。首先对荣格生活的时代背景、社会文化环境进行了交代,对他的家庭背景、童年经历、求学历程、职业发展、学术生涯等生平事迹进行了介绍;其次选译了作者有关心理健康的经典名篇的重要章节,进行了详细解读;接着对作者的心理健康思想或理论形成与发展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有关心理健康的主要观点进行了论述,对他系统的心理健康思想或理论进行了评价,并论及他对心理健康相关研究领域的独特贡献以及研究进展与展望;然后阐述了应用他的心理健康思想、理论的中外相关心理咨询经典案例,特别是学校教育和青少年教育中的心理咨询案例;最后从整体上讨论了作者的心理学思想与理论,即分析心理学流派对我们从事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的启示和实践应用前景,冀望能“窥一斑而知全豹”。
  《心理学大师心理健康经典论著通识丛书:弗洛伊德心理健康思想解析》可作为高等院校心理学和教育学专业专、本科生的教学参考书,也可作为心理学以及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工作者的参考书。
展开
精彩书摘
  弗洛伊德完成从自我分析到精神分析的转变和两个人密切相关,一个是父亲,一个是亲密的朋友弗利斯(WilhelmFleiss)。1897年7月,弗洛伊德开始了正式的自我分析,而促使他进行自我分析的导火索则是他的父亲在1896年10月的离世。他在给弗利斯的一封信中写道:“我一直高度尊敬和热爱他。他的死终结了他的一生,但却在我的内心深处唤起我全部的早年感受。现在我感到自己已经被连根拔起来了。”对父亲的怀念,使弗洛伊德在脑海里一幕一幕地重现了往日的画面。在父亲逝世后,他经常向母亲询问有关自己小时候的生活情景,试图从母亲提供的线索中,尽可能完美地忆起那些早已遗忘的童年经历。通过把自己童年时代的心理表现与成年后的许多心理现象加以比较并进行自我分析,弗洛伊德发现自己从小就有亲近母亲的特殊感情,对母亲的感情有排他性和独占性,并由此对父亲产生了嫉妒心理。通过自我分析,弗洛伊德认为人从小就有“性欲”。他还进一步创立了“恋母情结”(edipuscomplex)理论。进一步地,弗洛伊德认为,心理障碍是由于性紧张积累而引起的。自我分析方法的创立具有深远的影响,弗洛伊德从此开始对自己的梦进行解析。在大量的精神病临床治疗和研究基础上,“精神分析”学说诞生了。
  精神分析学说在创立之初即遭到了极大的非议,几乎没有人接纳这一观点,就连布洛伊尔都因弗洛伊德主张性本能而与他分道扬镳。在弗洛伊德最孤立无援的时候,始终站在他身边支持、鼓励他的就只有柏林的一位耳鼻喉科医生弗利斯。他们的友谊开始于1887年,两人是通过布洛伊尔介绍认识的,之后他们一直保持着书信往来,他们之间的亲密交往持续了近10年。这期间弗洛伊德给弗利斯写信多达284封。正是通过这些书信往来,弗洛伊德进一步完善了自我分析理论。尽管弗利斯比弗洛伊德小2岁,但在弗洛伊德看来,弗利斯具备了优秀的父亲形象,他把对父亲的那份感情,移情到了挚友弗利斯身上。自我分析的关键是要有倾诉对象,弗利斯和弗洛伊德的交往,正好成为弗洛伊德进行自我分析的重要方式,他的自我分析正是从向弗利斯倾诉的时候开始的。通过自我分析发现恋母情结的弗洛伊德,内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不再像以前那样把弗利斯当作父亲来仰慕,他开始意识到自己在把弗利斯当作父亲来仰慕的背后隐藏着憎恨和敌意时,两人的关系开始趋淡,并于1900年彻底破裂。这也意味着弗洛伊德的自我分析圆满结束了,意味着他离开父亲而独立了。同时,精神分析也正是在经历了自我分析后得以进一步确立。四从被质疑到被认可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弗洛伊德发现患者在“自由联想”过程中,回忆和谈论的内容就是其在睡眠时所做的梦。他就以患者的梦的情节作为自由联想的出发点,把对梦的研究结果写成了《梦的解析》一书,并于1900年出版。在该书中,弗洛伊德论述了梦境生活以及形成梦的种种复杂机制;指出无意识的内容与意识,就像无意识所特有的机制一样,是极其特殊的;无意识的内容起源于幼儿时期;对幼儿心理的内在性质作了阐述。他的这一研究结论令世人感到震惊和反感。出乎意料的是,若干年后《梦的解析》被认为是精神分析学或精神分析理论正式形成的标志,被看作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奠基之作,成为弗洛伊德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德国著名哲学家弗罗姆曾说,《梦的解析》是现代科学对梦的分析最原创、最著名和最重要的贡献。
  ……
展开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弗洛伊德生平
第一节 成长历程
一 父亲母亲
二 童年时代
三 中学时代
四 爱情和婚姻
五 晚年
第二节 走上医学道路
一 师从名师
二 医学实践
三 关注无意识研究
四 从被质疑到被认可
第三节 学术成就
一 精神分析学说的成就
二 精神分析学巨著
三 精神分析在非医学领域的应用
附录 弗洛伊德生平年表

第二章 心理健康经典名篇选译
第一节 经典名篇选译之一:《症候的意义》
一 神经症的症状
二 精神病学对强迫性神经症的认识
三 精神分析对强迫性神经症的认识
第二节 经典名篇选译之二:《梦是愿望的达成》
第三节 经典名篇选译之三:《移情作用》

第三章 心理健康经典名著解读
第一节 解读《精神分析引论》
一 背景简介
二 内容框架
三 评价与启示
第二节 解读《自我与本我》
一 背景简介
二 内容框架
三 评价和启示

第四章 心理健康思想述评
第一节 弗洛伊德心理健康理论产生的背景
一 社会背景
二 哲学背景
三 科学背景
第二节 弗洛伊德心理健康理论的要素
一 以无意识为基础的人格学说
二 心理性欲的发展
三 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
四 焦虑说
五 心理防御机制理论
第三节 精神分析治疗的实施
一 精神分析是怎样进行的
二 治疗场所和治疗规则
三 精神分析治疗实施的过程
第四节 精神分析的治疗方法与技术
一 自由联想法
二 梦的解析法
三 过失行为分析
四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防御机制法

第五章 心理健康咨询案例分析
第一节 凯瑟琳娜——一个焦虑性神经症案例
一 基本情况介绍
二 问题分析
三 心理咨询策略与过程
四 结果与思考
五 点评
第二节 歇斯底里症少女多拉的治疗故事——一个释梦的案例
一 基本情况介绍
二 问题分析
三 咨询策略与过程
四 结果与思考
五 点评
第三节 迷幻的情感世界背后——一例人际关系障碍的精神分析
一 基本情况介绍
二 问题分析
三 咨询策略与过程
四 结果与思考
五 点评
第四节 一例大学生的动力性心理治疗案例报告
一基本情况介绍
二 问题分析
三 咨询策略与过程
四 结果与思考
五 点评

第六章 精神分析学派
第一节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理论体系
一 精神疾病的治疗理论和方法
二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心理学思想
三 精神分析的社会文化观
第二节 精神分析学派的发展
一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影响与传播
二 其他的早期精神分析学家
三 精神分析运动的新发展
四 精神分析学的相关组织、传播与发展
第三节 弗洛伊德及其精神分析学派的影响
一 对心理健康领域的贡献
二 在非心理学领域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