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两人都重视潜意识,但荣格的潜意识范围较广,除包括弗洛伊德所强调的婴儿根源外,荣格还强调人格的种族根源。其次,荣格所谓潜意识不同于弗洛伊德的潜意识,弗氏的潜意识只有非理性的成分,而荣格的潜意识是心理能量及智慧的根源,所以具有积极性。
第二,荣格对于人类的看法包含目的论和因果论,他认为人类行为由个人及种族的历史和对生活的期望形成。也就是说,一个人的行为受过去和未来的影响。而弗洛伊德的理论认为,一个人的行为是受过去影响的。
第三,荣格反对弗洛伊德的泛性论,他认为“力比多”不是性欲的来源,而是生命力的来源。
第四,弗洛伊德学说过分强调生命中的病理部分和人的缺陷,而荣格多从一个人的健全方面着手研究。
第五,按荣格的观点,人具有一种持久、创造的发展,以及对完美的渴望。这不同于弗氏无休止地重复本能性目标、直到老死的看法。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认为精神活动是由意识与潜意识活动组成的,借助象征语言(梦、幻想)互相交流。精神活动具有力求将意识与潜意识整合为一体的倾向。这个学派认为帮助病人正确面对其潜意识活动,便可增强内省能力,使精神症状得以缓解。荣格分析心理学的基本内容包括:集体无意识、炼金术思想、情结的含义、原型理论、性格类型学说以及心理治疗的论述等。关于荣格分析心理学的基本特点,我国学者李汉松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目的论原则。荣格认为,人的精神生活不仅受过去原则影响,还受对未来所希望的目的支配。精神现象虽有本质差异,但也有相同之处,那就是它们有追求平衡的目的;而精神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使人和环境化为一体。因此研究心理不仅要追溯过去,而且要注意生活的目的和方向。为此他还研究过佛教中的“参禅”,他认为,对病人的症候和梦的分析要注意其下意识中的目的,因为这些症候和象征是病人在下意识中达到目的的手段。
第二,心力论。荣格把精神生活的原动力看做一种生命力或心力,有时也叫做生命能,它的表现就是心理能。通过一个人的意志、希望、情感、注意和奋力的表现就可以看出这些心理活动的实际力量。此外,如能力、素质、态度倾向和趋势则是一种潜在的心理能。他认为所有这些“能”分配在一个机体身上组成一个系统,它表露于外,也受外界影响而发生相互作用。
第三,类型学说。荣格把人的类型分为性格类型和思维类型两大类。性格类型来源于本能。由于人人都有一般生命力,它分化出个体生存本能和性生殖本能,并在个体内得到平衡发展。这两种本能在人身上表现为求权意志和性冲动。有求权意志的人,精神集中在自己,其性格为内向型。内向的人好思想,爱静,多愁善感,不好社交。外向的人好活动,易受感情支配,乐观开朗,善于社交。此外,还有一类人具备两种倾向,被他称作两面型。另外,荣格还提出了著名的集体无意识学说。
荣格有时也被称为“人类心灵的考古学家”,他毕生致力于人类心灵奥秘的探索。荣格的一生著述浩繁,思想博大精深,研究学贯中西。他所创立的分析心理学不仅在心理治疗中成为独树一帜的学派,而且对哲学、心理学、文化人类学、文学、艺术、宗教、伦理学、教育等诸多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值得一提的是,荣格对东方文化和宗教一直很感兴趣,并借用到了自己的理论中。他生前曾写过几篇文章,论及心理学和东方宗教。他的涉猎很广,对藏传佛教、印度瑜伽、中国的道学和《易经》、日本的禅学和东方的冥想,都有过深入的思考。他还曾引用中国的炼金术理论和佛教的曼陀罗图治疗过精神病。
晚年的荣格可以说是声誉日盛。他不仅获得了美国耶鲁大学、哈佛大学、英国牛津大学、印度卡尔库特拉大学、苏黎世日内瓦大学等十几所著名学府的名誉博士学位,而且还获得了欧洲文化界的广泛认同:1932年,他获得了苏黎世城的文学奖;1938年,他当选为英国皇家医学会的名誉会员;1944年,他成为瑞士医学科学院的名誉会员。此后荣格的影响越来越大,19卷文集被整理出版,还发行了英文译本,许多著作还以较便宜的平装本出版。阅读他著作的人越来越多,他的治疗理论和方法也通过设立在世界各地的职业学校而得以传播。荣格的观点在世纪之交引起了更大的反响。国际分析心理学会成员已有4000多名正式成员,成为心理分析和治疗队伍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我国对荣格理论感兴趣的人也越来越多,1998年12月,分析心理学会与中国文化研讨会在广州华南师范大学召开。中国人开始逐渐对荣格提出的神秘现象、神话、宗教等都有共同象征含义等观点产生好奇,那么,荣格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