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奥尔波特心理健康思想解析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53615349
  • 作      者:
    姜兆萍著
  • 出 版 社 :
    浙江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姜兆萍,1972年生,现任教于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心理系。2007年于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2009-2011年于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教育与干预、社会性发展研究。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学习不良儿童元认知机制研究及其干预”和“同伴交往对青少年情绪与行为适应的助长与抑制:追踪研究”,主要负责实验设计、结果分析、论文撰写等工作;主持多项关于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研究的省级课题。在《心理科学进展》、《心理科学》、《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中国特殊教育》等报刊发表十余篇学术论文。
展开
内容介绍
  《心理学大师心理健康经典论著通识丛书:奥尔波特心理健康思想解析》精心选择以上17位在心理健康研究领域具有巨大影响的心理学大师,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思想、具体应用以及对社会发展、人类进步的贡献进行了详细解析。首先对大师们生活的时代背景、社会文化环境进行了交代,对他们的家庭背景、童年经历、求学历程、职业发展、学术生涯等生平事迹进行了介绍;其次选译了大师们有关心理健康的经典实验、论文或重要著作的重要章节,进行了详细解读;接着对大师们的心理健康思想或理论形成与发展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有关心理健康的主要观点进行了论述,对他们系统的心理健康思想或理论进行了评价,并论及他们对心理健康相关研究领域的独特贡献以及研究进展与展望;然后阐述了应用他们的心理健康思想、理论的中外相关心理咨询经典案例,特别是学校教育和青少年教育中的心理咨询案例;最后从整体上讨论了心理学大师的心理学思想与理论,即该心理学流派对我们从事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的启示和实践应用前景,冀望能“窥一斑而知全豹”。
展开
精彩书摘
  七 追求统我
  现在我们开始谈统我的动机属性。然而,不幸的是,我们常常难以区分开统我动机与外部动机。原因是本能和驱力是行为的决定因素,而本能和驱力则是为了获得立即的满足感并降低紧张感,这不仅是形成的最根本层次,也是目前研究主要进行的层次。因此,对心理学的机会主义倾向的调整,似乎看起来是基本的也是足够的,尤其是对于已经习惯于与动物一起工作的心理学家们来说则是十分必要的。驱力的一些较为相似的准则与使用这些准则时所处的条件状态,在行为的较低水平上,看起来似乎是完全正确的。但是,直到人格因素参与进入自我延伸阶段、发展了以自我知觉为视角的自我映象阶段之后,我认为,我们正被迫地承认动机的另一个完全不同的准则,即动机可以反映出追求统我的形成。就目前来说,在实验心理学领域,已经有许多证据支持“自我卷入”(或叫追求统我)是受表现影响的,而这与外显行为有着显著的差异。①
  然而,以上观点并未能引起心理学家足够的重视。因为,他们希望找到一种唯一的动机理论,即与他们的预期假设相一致的唯一理论。他们所喜欢的准则是以驱力或是条件性驱力的形式存在的。驱力被视为一种外在的激励行为,相应的结果反应也十分简单,且这种反应会一直持续下去,直到撤去激励源或是由驱力产生的紧张感降低时,个体才能恢复到平衡状态。
  有一种理论认为,动机需要一种,并且是仅仅一种有机体与生俱来的属性,即通过本能或是通过学习而获得的行动的倾向。依靠这种行动的倾向,有机体将可以尽可能有效地减低不适感和紧张感。动机也被认为是一种紧张状态,依靠这种紧张状态,可以帮助我们寻求平衡、休息、调整、满足以及最终的机体的内部平衡感。从这种理论观点来看,人格不过是我们为了减少紧张感而采取的、已经习以为常的模式罢了。当然,以这种理论的角度来看,则是与之前的经验主义者的初始假设完全一致:经验主义者认为,人的本质是被动地接收外界的刺激,并且对外界刺激的反应也是消极被动的。
  对立的观点则认为,当适用于部分机会主义的调整时,这种准则便会出现缺陷:无法代表追求统我的本质。这种观点指出,追求统我中的“追求”的本质属性是对机体平衡感的阻抗,即紧张感不但没有降低,反而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持与提升。
  罗尔德·亚孟森(Raold Amundsen)在自传中,告诉了我们他如何从15岁开始便确立了自己兴趣的激情所在——成为一名极地探险家。其中所受到的阻力十分巨大,大到他本身难以克服。在其整个生命历程中,他不断提醒自己要降低紧张感,并且这种需求十分强烈。然而,追求统我却得到了永久的存留。当然,我们欢迎每一次成功,因为,成功可以帮助我们提升士气、提高抱负水平,时刻提醒自己曾经做出的一切承诺。在航行过西北航道之后,罗尔德·亚孟森又开始着手新的航行:这是一次令人痛苦的经历,但却帮助他发现了南极点。在发现了南极点之后,他为下一次航行准备了许多年,而这次航行目标则是飞越北极点。尽管遭到了大家的极力反对,但是,最终他还是成功了。罗尔德·亚孟森一直实现着自己儿时的承诺,直到他在北极为了救助一名菜鸟探险家而意外身亡时才停止。他不仅没有停止过对其向往的生活方式的追求,而且他的承诺一直促使他与各种诱惑作抗争。这其中就包括不断反抗诱惑,以降低由疲劳、饥饿、嘲笑、危险所带来的紧张感①。
  ……
展开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奥尔波特生平
第一节 奥尔波特的成长背景
一 奥尔波特的父母
二 女性化的教养方式
三 哥哥弗洛依·奥尔波特
第二节 奥尔波特的学术生涯
一 初入哈佛(1915-1919)
二 与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会面(1920)
三 返回哈佛(1920-1922)
四 游学德国(1922-1924)
五 再返哈佛(1924-1967)
六 主要著作
附录1奥尔波特生平年表
附录2奥尔波特主要著述列表

第二章 心理健康经典名篇选译
第一节 “统我”概念及其发展过程
一 躯体自我感
二 自我认同
三 自我增强
四 自我延伸
五 理性运用者
六 自我映象
七 追求统我
八 理解者自我
第二节 良心与心理健康
一 心理治疗怎样才是成功的
二 心理治疗与宗教
三 冲突和良心
四 整合方面
五 资源整合

第三章 心理健康经典名著解读
第一节 解读《人格的模式与成长》
一 人格研究的方法
二 人格的发展
三 人格结构
四 人格的评定
五 理解人格
六 评析《人格的模式与成长》
第二节 解读《个体及其宗教:心理学的解释》
一 奥尔波特宗教心理观的形成背景
二 奥尔波特宗教心理观的主要内容
三 奥尔波特宗教心理观评价

第四章 健康人格思想述评
第一节 人格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一 人格概念
二 人格结构
第二节 人格的发展
一 人格的发展过程
二 人格的动力系统
三 健康人格的特征
四 人格的研究方法
第三节 奥尔波特健康人格理论的评价
一 主要贡献
二 主要局限

第五章 心理健康思想运用案例分析
第一节 珍妮的故事
一 基本情况介绍
二 问题分析
三 心理分析过程
四 人格分析过程
第二节 我不是我自己
一 基本情况介绍
二 问题分析
三 心理咨询策略与过程
四 结果与思考
五 点评
第三节 “我是天才”
一 基本情况介绍
二 问题分析
三 心理咨询策略与过程
四 结果与思考
五点评
第四节 恨自己父母的男孩
一 基本情况介绍
二 问题分析
三 心理咨询策略与过程
四 结果和反思
五 点评

第六章 奥尔波特与人本主义心理学
第一节 人本主义心理学
一 人本主义产生的背景
二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观点
三 人本主义的发展与新进展
第二节 奥尔波特与人本主义
一 人本主义先驱
二 奥尔波特人本主义取向人格理论的思想基础
三 奥尔波特入本主义取向的人格理论
四 奥尔波特,人本主义心理治疗观
五 奥尔波特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贡献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