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说曹操
一、东汉末年的乱局与曹操势力的兴起
东汉末年,时局混乱,各种社会矛盾错综复杂。在统治阶级内部,最突出的矛盾表现为儒学士大夫阶层与操纵皇权的宦官集团之间的尖锐对立和激烈斗争。当时宦官“群辈相党”,左右政局,特别在顺帝以后,宦官集团消灭了外戚梁冀家族的政治势力,“权执专归宦官”,他们“手握王爵,口含天宪”,甚至可以随意废立皇帝。《后汉书》卷七八《宦者列传》概述其嚣张的情况说:“举动回山海,呼吸变霜露。阿旨曲求,则光宠三族;直情忤意,则参夷五宗。汉之纲纪大乱矣。”这些得势宦官,为巩固其专权的地位,总是提携其亲信,于是“子弟支附,过半于州国”,这些人做官,无不“剥割萌黎,竞恣奢欲,构害明贤,专树党类”,当时宦官公开主持西园卖官,“刺史、二千石及茂才孝廉’迁除,皆责助军修官钱,大郡至二三千万,余各有差。当之官者,皆先至西园谐价,然后得去。”这必然导致吏治风气的严重堕落。当时,宦官子弟及其集团“辜较百姓,与盗贼无异”,“狱由怨起,爵以贿成”,“典据州郡,辜榷财利,侵略百姓,百姓之怨无所告诉”。东汉王朝的统治危机四伏,出现了“三空之厄”,即所谓“田野空,朝廷空,仓库空”①。这种“三空”局面表明东汉王朝的统治已陷入万劫不复的困境。
对此,儒学士大夫阶层必然不满,给予了激烈的批评,形成了空前的“清议”风气,即所谓“处士横议”,“裁量执政”。对士大夫阶层的批评与抗争,宦官集团予以严厉的报复和打压,他们假借皇帝之名,诬陷士人结党,一再制造为害深重的“党锢之祸”,以致“凡称善士,莫不离被灾毒”。所谓“党锢”,就是禁锢“党人”,其中大规模的党祸有两次,分别发生在汉桓帝和汉灵帝时期,具体时间为166年和169年,宦官无情地杀害了著名的“党人”窦武、陈蕃、李膺、杜密和范滂等人,以致“天下豪杰及儒学行义者”多受到牵连,于时“海内涂炭,二十余年”。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