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学的基本问题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01074079
  • 作      者:
    (日)谷川道雄主编
  • 出 版 社 :
    中华书局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内容介绍
    问题摆在全人类的面前,我们作为全人类中的一员也不得不接受这些问题。出于这种观念,《中国史学的基本问题:魏晋南北朝隋唐史学的基本问题》将各论文作者通过各自的兴趣和思考而提出的、不同时代不同领域的基本问题和思考的问题作为本书的课题,这些问题不应只限于专业课题,还应当使我们的后辈及学生们能够理解。通俗易懂地提出来的问题,我们的后辈及学生们才有可能理解。他们对这些问题持有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以及通过以此为基础的实践,或许能对当今人类的前进步伐和课题产生一些影响。换而言之,本书的直接目的有两个,一是系统地认识各位作者作为专家所理解的重要问题的意义,其次是使其成为能够引发年轻研究者兴趣的入门性读物。
    以此为目的所编纂的《中国史学の基本问题》(《中国史学的基本问题》)于1996年出版了第一卷《宋元卷》,翌年的1997年出版了第二卷<魏晋南北朝隋唐.卷》和第三卷《明清卷》,最后于2001年出版了第四卷《殷周秦汉卷》。
    随着时光流逝,世人目睹了中国现代化的飞速发展,更有了大量的新资料的发现和公开。从这两点来看,可以说本丛书已经稍有些落伍。对于此次汉译本在中国出版,有的学者为此有些顾虑,也有意见认为不做什么修改便发表是不负责任。另外,这套丛书原本是以日本国内的学生及年轻研究者为对象而编.纂的,完全没有预想以中国本土的研究者作为读者,因此,有的学者对在中国本土出版这种所谓的“内部刊物”抱有消极的看法。
展开
精彩书摘
    如此,佛教和道教已广泛地浸透到了日常生活中,而对占据社会生活的僧侣与道士比重的增加深感忧虑的韩愈述日:“古之教者处其一,今之教者处其三。”即古代只有先王之道的儒教存在,而如今加上了佛教与道教。于此相应,又日:“古之为民者四,今之为民者六。”即古代只有士、农、工、商四民,而如今则加上了僧侣与道士。攻击佛教与道教的《原道》-文的措辞至为激烈。可是与韩愈并称为“韩柳”的柳宗元,对佛教的态度和韩愈截然不同。在《送僧浩初序》中,柳宗元论述道:我认为退之(韩愈文字)定要排佛的理由为“以其夷也”,因为佛教为夷狄之教,然而此非“去名求实”的态度。我认为不应当排佛是因其教理“往往与《易》、《论语》合”,而“退之所罪者”不过是佛教之“迹”。退之批判僧侣“髡而缁(剃发而着黑染衣),无夫妇父子(之人伦关系),不为耕农蚕桑(之生产劳动)而活乎人”这一点,本来我亦有同感。
    我们亦须注意姚崇《遗令》中的这句话:“佛者觉也,在乎方寸。”“方寸”指心,意谓佛不是外部之存在,而无非是内心之自觉。但是,“佛者觉也”之定义,自古以来就极为普遍地为人所用,例如孙绰的《喻道论》就有“佛者梵语,晋(中国)训觉也”之语。继此之后,孙绰又云“觉之为义,悟物之谓”。对孙绰来说,佛是使“物”即众生开悟的教化者,这一点亦被用“应世轨物”之语来表达,我们必须要认识到:孙绰的这种立场与认为佛“存乎方寸”的姚崇的立场大相径庭。换言之:佛,更广而言之,圣人,由外部之存在变为内在,实现了从“对象”变为“一体”。正是从这一点上,我们可以看到由六朝向唐代的思想史潮流吧。
    但是,这种佛的内在化,并非至唐代才被指出。刘宋时代来到中国的求那跋摩教诲文帝“大道存心不在事,法由己非由人”之语(《高僧传》卷三),很明显就是此意。再者,在六朝时期的道教文献中亦可发现如下之语:“得道悉在方寸之里耳,不必须形劳神损也。”(《周氏冥通记》卷二)然而,彻底主张佛内在于心,心自身即佛,始终拒绝求佛于外的是于唐代突然流行于世的禅宗佛教,它比任何宗教都更紧紧地抓住了中国人的心。其实,在姚崇身上,我们亦可看到难以拭去的禅宗的影响。不仅仅是上述《遗令》,在以惩罚伪滥僧侣为目的而上的奏r文中,姚崇所述的“佛不在外,求之于心”(《旧唐书》卷九六《姚崇传》)与达摩的“我身是佛,何更外求”之语如出一辙。达摩继前语,紧接着又云:“善恶报应皆因多智之者妄构其说。”(《景德传灯录》卷三)此语与姚崇在《遗令》中否定抄经铸像、设斋施物之功德后所述的“功德须自发心,旁助(抄经等)宁应获报”遥相呼应。“佛不受供养”,乃是南阳慧忠禅师之语(《景德传灯录》卷一三《耽源真应禅师章》)。
    众所周知,“即心即佛”或“即心是佛”亦可称之为禅宗的口号。例如,南阳慧忠面对“清净法身作么生得?”的提问,答日:“不著佛求耳。”对于“阿那笛是佛?”的提问,答日:“即心是佛。”(《景德传灯录》卷五)再者,大珠慧海对于“即心即佛,那筒是佛?”之提问,反问:“汝疑那筒不是佛,指出看?”(同上,卷六)黄檗希运的语录《宛陵录》中亦载:“上堂云:‘即心是佛。上至诸佛,下至蠢动含灵,皆有佛性,同一心体。所以达摩从西天来,唯一心法,直指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不假修行。但如今识取自心,见自本性,更莫别求。’”如此,佛被彻底内在化了,须要忌避于外求佛。其中,亦出现了像丹霞天然这样的禅僧。他曾在遇大寒之时,焚木佛取暖。丹霞天然亦谓:“岂有佛可成,佛之一字永不喜闻。”(《景德传灯录》卷一四)这是拒绝将佛作为圣来区别的语言。
    ……
展开
目录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的基本问题总论
中华世界
唐代的对外贸易与在华外国人的相关问题
论胡族国家
南北朝时期的蛮酋
吐鲁番的古代社会——新兴平民阶层的崛起与望族的没落
皇帝制度——日本战后对汉唐皇帝制度的研究
六朝贵族制与官僚制
国家与政治
律令法
农业社会史
六朝时代的江南社会与道教
书法文化
社会与思想
城市的生活与文化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