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末,司马氏集团与曹氏集团进行了十多年的权力角逐。魏明帝死前,托司马懿与大将军曹爽共同辅政。此后,以他俩为代表的两派势力彼此防范,明争暗斗,到嘉平元年(249)正月,司马懿突然发动高平陵政变,杀曹爽及其党羽,司马氏集团才占了上风,控制了朝政。此后十余年,司马懿及其子司马师、司马昭先后任宰相,掌握中央禁军,把魏帝当成傀儡,军国大事概由自己决断。尤其是在司马昭“辅政”时期,他与亲信党徒谋划篡位,竟到了“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地步。就在这权势如日中天之际,他不禁要思索,曹魏为什么会衰落?司马氏是如何兴盛起来的?他得出的结论是:曹魏没让宗室皇亲出镇各地,缺少拱卫中央政权的屏藩,当外姓人篡国夺权时,没有可以用来保卫国家的可靠力量。有鉴于此,司马昭开始酝酿分封制,以防司马氏已有的权势遭到异姓人侵夺时无人奋起抗争。他让心腹裴秀拟定分封制度,并于咸熙元年(264)颁布,名为“五等爵”制。
所谓五等爵,即公、侯、伯、子、男。
咸熙二年(265),司马昭病死,子司马炎继其王位,并在这一年代魏称帝,建立晋朝。为了与帝王之仪相符,司马炎在原来的五等爵之上增加了王爵,使爵位变成了六个等级。诸王中除被降为陈留王的曹奂是异姓外,其余均是司马氏宗室成员,当时共二十七人。司马炎把他们当作拱卫中央、控制天下的支柱。宗室成员封公、侯的也不少。异姓功臣爵位最高的为公爵,如石苞、贾充、裴秀等十一人均封为公。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