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正儿八经说隋唐.一,大隋天下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8732671
  • 作      者:
    王玉伟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拉近历史与大众的距离王学典
    通俗与提高、专家之学与普及性读物之间的关系如何平衡,一直是史学界的老问题。早在1946年,顾颉刚先生检讨抗战以前中国史学发展的经验教训时就指出,在此之前大家的精力都投向了专的方面,而忽略了通的方面,专家的研究固然是史学界的基石,万万缺不得,可是接受专家研究的成果、融会贯通后送给一般人看的普及读物也万万缺不得,因为“唤起民族意识,把握现代潮流,都靠在这上了”,所以他希望将来的史学应当“两条路都走,两种人才都培养,然后可以学尽其用”。
    令人遗憾的是,顾先生的这个真知灼见并没引起此后中国史学界的重视。几十年来中国史学界对于普及应用性史学的发展一直重视不够,使历史学在公共知识体系建设中成为较为薄弱的一块。由于历史教育的缺陷和历史研究论著缺少趣味性,导致很多人的历史知识不是来自历史课堂和史学研究论著,而是来自一些缺少历史依据,甚至是胡编乱造的“历史小说”或“历史剧”。这些“历史小说”或“历史剧”最严重的问题不在于描写“官场倾轧”、“宫廷秘闻”、“皇帝野史”等事情的不真确,而在于它们崇尚和传播的是“弱肉强食”、“心狠手辣”、“见风转舵”、“明哲保身”、“权钱万能”等不利于人类健康发展的思想。深受这些小说或电视剧影响的人们的历史观念也因此而扭曲变形,成为“清官”、“好皇帝”、“权钱”的崇拜者。史学界除了发出几声不满外,对这些毒害人民、贻害民族的现象并未能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遏制。
    在这种情况下,发自学界以外的历史通俗读物开始出现,并且逐渐赢得了不少读书者的喜爱,这种史学现象也引起了学界内外的关注和争论,有人反对,有人赞赏。平心而论,尽管目前出现的历史通俗读物良莠不齐,表现各异,不过它们的确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专深历史研究、不擅长知识传播和普及的缺点,向人民大众传播了较为真确的历史知识,拉近了历史学和大众的距离。综观近几年出现的历史通俗读物,它们总体上还是有一个基本的取向,就是求真、求善、求美。毋庸讳言,人文社会学科存在的目的就在于不断地促使人类实现真、善、美。所以对于这种求真、求善、求美的历史通俗读物,历史学界应当给予提倡和鼓励。
    所谓“求真”,就是历史通俗读物的写作应当以正确的历史事实为基础。“秉笔直书”是一切历史著作之所以为历史著作的根本。历史通俗读物虽然追求通俗易懂和生动有趣,但是它本质上还是历史著作,所以自不能例外。目前被认可的一些历史通俗读物,虽然已被人指出存在某些“硬伤”,但是大体也都遵守着这一根本原则。从历史通俗读物被指出的“硬伤”来看,主要问题在于过分依赖“正史”而不注重对已有历史研究的吸纳。历史学发展到现在,几乎在所有知识点上,都多有专深的研究,并且不少都是被普遍认可的结论,这就给历史通俗读物的撰写提供了很好的知识储备。所以,历史通俗读物如想更好地“求真”、避免“硬伤”,就必须更多地参考已有的专深研究,而不能仅仅依靠一些传统史书。
    所谓“求善”,就是历史通俗读物的写作应当以正确的价值观为指导。司马迁一部《史记》之所以能够传诵千年而不止,正是它努力践行了“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纪,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继绝世,补弊起废”的“王道”。现代社会虽然已经不再需要宣扬“王道”,但是明辨是非、惩恶扬善、纠偏补弊依然是历史书写的基本追求,而且公民社会的建设还给其赋予了更高的目标,即塑造与公民社会符合的历史观。在这种情况下,历史著作,尤其是历史通俗读物在叙述、评说历史时,虽然是以个人视角解读历史,但也应尽可能摆脱个人好恶或时流俗见的影响,谨记建设公民社会正确价值观的使命。因为,歌颂“清官”、“好皇帝”,其实质是在支持“人治”反对“法治”;崇尚“权术”、“厚黑”,其效果一定是颠倒是非、扬恶惩善。
    所谓“求美”,就是历史通俗读物的写作应当生动有趣,易懂好读。“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一语准确地概括了论著能否得到传播和普遍接受的真谛。专深的历史研究论著是写给职业史学研究者看的,它要的是言之有据,论证精详,所以不必讲求文采,更不能讲故事。但是历史通俗读物是写给普通大众看的,如果语言不生动,故事不有趣,情节不曲折,行文不好读,那么就不会引起普通大众的阅读兴趣。所以它必须要把纷繁复杂的历史过程精练简化为一个个有趣的情节或故事,然后通过精美生动的文句、娓娓动听的讲述、自然合理的议论,给阅读者以美的享受。
    一句“历史原来可以这样写”成为近几年评价赞扬历史通俗读物最流行的评说语。这句潜藏着对过去数十年由职业历史学家主掌的历史书写“否定”意味的话语值得我们当前史学界深思。就历史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来说,今天的中国史学研究无疑已经都超越了六十年前,但是在历史知识的传播和普及方面,我们则很难说进步多少,甚至可能在某些方面还退步了。比如民国时期的一些史学大家,如顾颉刚、吕思勉等人都热心于历史通俗读物的编撰,在这些史学家的努力和支持下,《大公报》、《益世报》等主流报刊也开办了面向公众的史学栏目。反观今天的中国史学界,既很少有在史学研究上卓然有成的史家致力于历史知识的普及传播,也难在普通报刊上也见到面向公众的史学栏目。史学论文和专著虽然数量在不断增加,且不说思想的枯萎和见识的短浅,就是越来越干巴的行文也让史学界内部不少人士难以读下去。中国史学界目前的确是越来越专了,以至于研究明清不知魏晋,可是这恰是中国史学的悲哀而不是骄傲。缺少“通人”,缺少“通识”不仅使历史学远离大众,脱离现实,也使史学研究自身让人生厌,失去吸纳后继人才的魅力。
    当问题不能由正常方式来解决的时候,就一定会由某个非正常的渠道来解决。历史知识普及的任务既然职业史学工作者不担负起来,那么发自“民间”的历史通俗读物则会让人眼前一亮,并迅速被社会大众认可。
    相对于那些胡编乱造的“历史小说”和“历史剧”存在的种种问题来说,旨在求真、求善、求美的历史通俗读物,在向公众普及必要的历史知识、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和促进历史学健康发展等方面是颇为有益的。职业历史学家和学院派学人对于这类历史通俗读物的编撰,应该予以提倡和支持!
    (作者系山东大学教授、《文史哲》杂志主编、中国史学理论研究会副会长)
展开
作者简介
    王玉伟,网名,历史挑山工,2005年毕业于北方一所不算有名却非常实用的211工科院校,之后顺利进入那个被称为“亚洲最赚钱公司”的地方分公司,不太安分的过了两年浑浑噩噩的国企打工生涯。吃喝玩乐(不包括嫖赌)之后,突觉生活乏味,于是奋发向上,经过业余时间一番奋战,考取了北方一所著名大学的历史系研究生。顺利完成了从“纯工”到“纯文”的历史性跨越,之后很长一段时间被时人和后人称为“疯子之举”
展开
内容介绍
    《正儿八经说隋唐——大隋天下》是作者六本系列图书《正儿八经说隋唐》的第一部,是一部严肃的通俗历史著作,以宇文邕和杨坚为中心,分两部分敷衍了大隋王朝建立的前前后后,人物个性鲜明,战争场面宏大,语言风趣幽默,功力力逼当年明月。
    《正儿八经说隋唐》是作者隋唐故事的六部系列图书,作者参考《资治通鉴》、《北史》、《南史》、《周书》、《隋书》、《新唐书》、《旧唐书》等正史,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用小说笔法,以心灵品史,对中国历史上最为鼎盛的隋唐王朝进行全景展示。
展开
精彩书摘
    有人可能会提出疑问,宇文护怎么不喊啊?告诉你吧,他肯定喊了,但是没用,因为门外的人不是他的亲信,而是宇文邕的铁杆亲信宇文神举。
    有人也可能会问,宇文护死了,怎么没人起兵来为他讨公道呢?那我只好遗憾地告诉你,你没有仔细读我前面的文字。
    整个过程滴水不漏,充分展现了宇文邕的深谋远略。宇文护,栽在这样一个人手里,你死得其所。
    宇文护死了,这个权臣把持北周朝政十六年,曾毒杀两位北周皇帝,不可谓不心狠手辣,但是,这个家伙却一直都没有试图篡权,安一个乱臣贼子的罪名似乎也不合适。他只是一个无意中获得权力、为了握紧它而不择手段的人,最终,却沦为权力的牺牲品。比起后来的那个人(这个人将是我们以后故事的主角),他算是一个好人,至少他始终没有取代北周,而是为北周殚精竭虑,虽然成就不大,却使北周能够沿着宇文泰的道路继续前进。
    十三年的忍耐一旦爆发,将是毁灭性质的,倒霉的就是宇文护和他的亲信们了。宇文邕立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这群人发起了进攻,短短几天就把这批人全部解决掉了,可见其办事效率之高。当然,绝对不是滥杀无辜,一个与宇文护关系不错、受宇文护重用的人就没有被杀,不仅没有被杀,反而被提拔为军委副主席,这个人就是宇文宪,原因很简单,这个人效忠的是北周王朝,而不是宇文护。
    宇文宪,宇文邕的五弟,一代名将,北周王朝的忠实守护者。从小就有谋略,见解不凡,深为宇文泰所喜爱。为人真诚忠厚、有度量、有谋略,善于带兵,常常亲自冲锋陷阵,手下将士都愿意为他卖命。宇文护时期,他就已经威名远播了,在与北齐的数次交锋中展现出了自己过人的军事天赋,而且还自己写了五篇《兵书要略》,真可谓不世出之人杰。当然,他的传奇还远未结束。
    谁该杀,谁该留,谁该接着用,宇文邕在这十三年里看得一清二楚。
展开
目录
第一部分 大一统:宇文邕篇
一、一份家谱
二、忍耐
三、致命一击,诛杀宇文护
四、磨剑
五、北齐第一名将挂了
六、北齐后主高纬
七、第一次东征伐齐
八、第二次东征伐齐
九、平阳城
十、晋阳城
十一、最后的结局
十二、子女教育问题

第二部分 大一统:杨坚篇
第一章 内战
一、成长之路
二、公元580年:天降横财
三、巩固地位
四、挑战者
五、天下第一名将
六、杨坚的困境
七、内战(一)
八、内战(二)
九、内战(三)
十、大决战:沁水大战
十一、大决战:终极对决

第二章 战突厥
十二、建国大业(一):登基
十三、建国大业(二):大封功臣
十四、建国大业(三):杀戮
十五、建国大业(四):建立帮规
十六、北方大草原
十七、战突厥:隋朝第一外交官
十八、战突厥:第一阶段
十九、战突厥:血战
二十、战突厥:第二阶段
二十一、战突厥:史万岁
二十二、战突厥:李崇
二十三、战突厥:群英会
二十四、反叛:公元586年
二十五、隋初三叉戟
二十六、眼镜蛇的崛起

第三章 平陈之役
二十七、童话王国
二十八、“忠臣良相
二十九、最后的狂欢
三十、大隋双璧
三十一、平陈方略
三十二、南征前夕
三十三、南征:统一天下(一)
三十四、南征:统一天下(二)
三十五、偷渡
三十六、最后的名将
三十七、南京!南京!
三十八、决战
三十九、结局?
四十、善后事宜
四十一、真正的考验
四十二、千秋伟业
四十三、最后的结局
四十四、庆功(一)
四十五、庆功(二)

第四章 平叛
四十六、后“三叉戟”
四十七、一个普通的官
四十八、世家大族
四十九、平叛(一)
五十、平叛(二):剑指江南
五十一、平叛(三):来护儿
五十二、平叛(四):决战
五十三、杨素战法
五十四、结党
五十五、“眼镜蛇”的攻击
五十六、“两巨头”时代
五十七、开皇之治
五十八、仁寿宫(一)
五十九、仁寿宫(二)

第五章 岭南
六十、独孤氏(一)
六十一、独孤氏(二):伉俪情深
六十二、独孤氏(三):二圣
六十三、独孤氏(四):嫉妒
六十四、岭南(一):洗夫人
六十五、岭南(二):改朝换代
六十六、岭南(三):政坛“双头蛇
六十七、岭南(四):猛虎再出笼
六十八、岭南(五):史万岁宝藏
六十九、岭南(六):令狐熙

第六章 内斗
七十、自大与自卑
七十一、大法官:赵绰
七十二、罪恶与救赎
七十三、杨氏家族
七十四、毒蛇再出场
七十五、杨虞之斗
七十六、莫须有
七十七、探案
七十八、高旬丽
七十九、冲突
八十、战前准备
八十一、第一次交手

第七章 再战突厥
八十二、再战突厥(一)
八十三、再战突厥(二):大义公主
八十四、再战突厥(三):双雄会
八十五、再战突厥(四):暗战
八十六、再战突厥(五):烽烟再起
八十七、再战突厥(六):决战
八十八、再战突厥(七):阶段性胜利
八十九、蝴蝶效应
九十、爱情
九十一、一句话引发的震荡

第八章 换储风云
九十二、换储风云(一):太子的“二”
九十三、换储风云(二):火云邪神
九十四、换储风云(三):三人帮
九十五、换储风云(四):夫妻同心
九十六、换储风云(五):致命转弯
九十七、换储风云(六):九阴白骨爪
九十八、换储风云(七):木桶上的短板
九十九、换储风云(八):恒星陨落
一百、换储风云(九):丰碑
一百零一、换储风云(十):公元600年
一百零二、换储风云(十一):影子军师
一百零三、换储风云(十二):钢铁同盟
一百零四、换储风云(十三):四面围城
一百零五、换储风云(十四):废立
一百零六、小结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