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是入类的故乡吗——人类起源之谜<br> 从440万年以前最早的人类化石算起,人类的演化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又曲折的过程。学界对于人类的起源有多种理论假说,其中占据主流地位的说法是:最早的人类出现于600~700万年以前的非洲。这是因为,除了非洲以外,世界任何其他地区至今都没能找到早于200万年前的人类化石。<br> 然而,支持这种理论的人又有不同的看法,一部分人认为世界各地的人都是从非洲过来的,而持相反态度的人则认为,虽然非洲最早出现人类,但并不能说非洲的古人类就是现今世界上所有人类的共同祖先,其他地区的人类都是在本土进化而来的。<br> 那么,到底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呢?非洲究竟是不是全人类共同的故乡呢?<br> 20世纪40年代,德国古人类学家魏敦瑞提出了一种假说:在200万年以前,非洲古人类散布到各地,然后就以非洲、欧洲、东亚和东南亚等地区为中心,开始各自独立的进化讨程。<br> 这一假说似乎能够合理地解释,为什么这些地区会有早期人类化石,而且在时间上要比非洲晚一些。但是,一个新的问题出现了,从各地区早期人类化石的形态来看,它们之间的差异是非常大的,如果人类真的是在多个地区独立进化,那么在数百万年的漫长岁月里,这种差异只会越来越大;但是从不同地区的现代人来看,他们之间的差异看起来比他们的“祖先”还要小,这个现象根本无法解释。<br> 从1987年开始,遗传学家通过检测世界各地现代人的基因发现,世界各地的现代人都来自于一个20万)_-年前的“非洲祖母”。大约从15万年开始,这位“非洲祖母”的后代就开始走出非洲,向别处扩散,并最终演变成目前世界上的现代人。有人根据这一结果,认定人类曾有两次走出非洲:一次是200万年前的古人类,而另一次就是10多万年前的现代人的祖先。<br> 如果这个理论成立的话,那么200万年前走出非洲、散布到各地的古人类的后代又到哪里去了呢?遗传学家们给出了这样的解释:经过数百万年的风雨历程,他们或是根本没能生存下来,或是被更加适应环境、更加聪明的现代人类祖先所取代。<br> 然而,中国的人类学家却并不赞同这一说法。自从“北京人”化石被发现以来,中国就被认为是世界上人类持续进化的中心之一。这一点似乎已经被中国境内出土的大量早期人类化石所证明。按照人类学家的分类,人类起源大致分为四个阶段:能人、直立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与之相应,每一个阶段的古人类化石几乎都能在中国找到。<br> 自1998年以来,中国的遗传学家们通过DNA检测,找到了支持现代中国人起源于非洲的假说。他们推测,这批人在6万年前达到东亚南部,其中一部分进入现在的中国境内,进而演变成中国的各个民族。<br> 美国生物学家坦普菜顿将DNA分析方法应用于比晚期智人更早的直立人,希望揭开现有人种的整个进化历程。他的研究结果表明,大约在直立人阶段,非洲古人类就已三次走出非洲,大规模向外迁徙。其中最早一次是在190万年前,第二次是在42~84万年前,第三次是在8~15万年前。<br> 坦普莱顿表示,人类走出非洲的这一时间框架刚好与古人类化石记录相吻合,因为目前所发现的直立人就是在那时从非洲向外扩张的。<br> 至于非洲古人类为何会出现两次“走出非洲”的现象,坦普莱顿认为,这可能与当时的气候有关。古气候数据显示,在190万年前和70万年前这两个阶段,非洲东部降水丰富,现在的撒哈拉沙漠在当时是一片草原,正是这一气候条件使非洲人得以从东部走出,进而走向欧亚大陆。另外,在第四纪冰期,全球的海平面都要比现在低很多,阻隔西欧与北非的直布罗陀海峡可能由于海水过浅,使人类能够在非洲与欧洲之间自由往来。<br> 当然,坦普莱顿关于古人类三次“走出非洲”的研究还需要更多考古资料的确证。另一方面,这项研究成果虽然能够证明非洲古人类可以迁徙到亚欧大陆来生活,但也不能完全否定亚欧大陆原本就有古人类。至于人类的故乡究竟是不是在非洲,还有待于科研人员讲一步调杳研究。<br> 敢与时间赛跑的建筑——埃及金字塔之谜<br> 在尼罗河下游西岸,散布着大大小小约80座金字塔。它们是古埃及法老的陵墓,埃及人称之为“庇里穆斯”,意思是“高”。从侧面望去,它是标准的等腰三角形,很像中文“金”宇,因此,中国人就形象地称之为“金字塔”。<br> 从金字塔出现开始,这个古老而又宏大的建筑就带有浓厚的神秘色彩,尤其是近代以来,人们对金字塔产生了种种疑问。<br> 人们最想知道的就是:金字塔是怎么建起来的?<br> 最大的金字塔是古埃及第四王朝法老胡夫的陵墓,大约建于公元前2700多年。胡夫金字塔高146.5 米,塔基成正方形,每边长230.6 米。这座金字塔由大约230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中最轻的重达1.5 吨,平均重量约为2.5 吨,总重量约为684.8 万吨。如果用载重7吨的卡车来装载这些石块,需要978286辆;如果把这些卡车连接起来,总长度可达6200千米!正是由于金字塔无比高大,历经几千的风吹雨打,至今依然屹立于世,被大自然侵蚀掉的部分所占比重极小,民间也由此流传起这样一句俗语:“一切都怕时间,而时间却怕金字塔。”那么,在4000多年以前,埃及人是怎样用自己的双手建造出规模如此宏大的金字塔的呢?<br> 要想修建金字塔,首先要解决的就是石料来源。一般的石料,可能是就近取材;用于外层的上等白石灰石,则来源于尼罗河东岸的穆卡塔姆采石场;而内部墓室的花岗岩,则是从800千米外的阿斯旺运来的。<br> 材料来源解决了,可是采石、运输、下河、上岸以及最终修建金字塔,不仅需要大批的石匠、运输工人、水手以及建筑工人,而且需要一大批工程师和管理人员以及一支有足够镇压能力的军队。而且,他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会有大量消耗,这就需要有一支庞大的服务人员队伍。有人估计,支持这样的庞大工程至少需要5000万人口的国力,而一般认为,在当时,全世界的人口也不超过2000万人;更何况,保留至今的金字塔有80座之多,埃及承受得了这样浩繁、长久的消耗吗?<br> 接下来最现实的问题是运输问题。就算有足够的人力,也很难把数吨重的巨石运送到工地。在当时,埃及没有马,更没有车。埃及的车和马是公元前16世纪,也就是胡夫金字塔建成以后1000年才从国外引进的。<br> 有人认为,当时埃及人用的是撬板圆木棍运法,就是将圆木在地上排列好,把石头放到上面,利用圆木的滚动前进。可是,这种方法需要消耗大量木材,而当时埃及的主要树种是棕榈,不论是数量、生长速度,还是硬度,都无法满足运输的需要;而进口木材几乎是不可能的事。<br> 也有人认为,埃及人使用的是水运法。1980年,埃及人哈瓦斯曾进行了一次岩心取样。当他挖到30多米深时,发现了一个50米深的岩璧,这很有可能是埃及第四王朝时期开凿的港口。后来,有人发现了连通港口的水道。于是,就有人认为修建金字塔的石料是通过水路运输的。可是,没有滑轮,没有绞车,也没有先进的起重设备,让如此巨大的石块下坡、上船、起岸,比在陆地上撬运还难。况且,水面和岩岸至少有15米的落差,而尼罗河西岸的金字塔又非得用东岸的石料不可!<br> 在当时,除了陆运、水运,难道埃及人还会空运不成?这真是一个谜。<br> 后来,法国一位工业化学家对金字塔进行了研究,他认为,修建金字塔所用的石块并不是浑然一体的,而是岩石、石灰、贝壳等物质的粘合物。由于使用的粘合剂具有很强的凝固力,所以人们很难分辨出它到底是天然石块还是人工制造出来的。当然,这可以恰当地解决运输困难的问题。不过,这种粘合剂不仅在古书中没有记载,而且人们用了现代化的手段,也没有分析出来。<br> 我们假定埃及人有足够的能力运输或是制造建筑材料,那么他们是怎样用这些材料建起高大、雄伟的金字塔的呢?胡夫金字塔的占地面积近6万平方米,在没有水平仪、动力设备和现代化测量手段的情况下,埃及人竟然能够高质量地完成塔基的勘测和施工:金字塔的四条底边长度相差不到20厘米,误差率不足千分之一;它的东南角和西北角的高度,相差只有1.2 7厘米,误差率不到万分之一。但是当时埃及没有“尺”,人们只会用胳臂作为丈量工具,他们怎么能把塔建得这样精确呢?这真叫人大惑不解!<br> 为了确保金字塔万古长存,施工人员甚至不用一根木料、一颗铁钉,这是因为木料易腐,铁器易锈。同时,石块与石块之间没有任何粘接物,却拼合得天衣无缝,甚至连最薄的剃须刀片也插不进去,就是在现代社会,人们也很难让砖石垒得这么紧密。<br> 除此之外,埃及人如何将巨大的石块垒起来,也是令人难以解答的问题。<br> 有人认为,埃及人使用了一种木制船形器械,利用杠杆原理,将巨大的石块逐步举高,然后一层一层垒砌起来。但是,能吊起几吨、几十吨,甚至100多吨重物的支架、绳索从何而来?<br> 还有人说运用的是填沙法,就是沿着塔基填沙,每砌高一层,就用沙土将这一层埋起来,这样石块就可以从沙土铺成的缓坡运到金字塔上了。当金字塔建好后,沙土几乎将整座金字塔埋起来,然后人们再将沙土运走,金字塔也就“重见天日”了。可是,这种方法需要大量沙土,这些沙土从何而来?运输问题又如何解决?至今仍无人能够解答。<br>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