恺撒被埋没的史才
盖约·尤利乌斯·恺撒是古罗马统帅,政治家,后人不但为他高超的军事和政治领导才能所折服,更因《高卢战记》这部伟大的著作而将政治家、军事家恺撒视为一位不凡的史学家,认为恺撒拥有很高的史学觉悟,主动积极地将这些征服高卢的实录记录下来以便传承。
然而事实上,可以说恺撒根本无心完成一部名垂千古的史学名著,著书立说也完全是出于个人目的,他凭借《高卢战记》一书成为史学家也纯属是“无心插柳”的结果。恺撒所写的《高卢战记》共七卷,记述他在高卢作战的经过,从公元前58年至前52年,每年的事迹写成一卷,是研究古罗马军事历史的重要文献。他把这部书叫做Commentarii,即《随记》或《手记》之意,表示直陈战事,供人参考而已。
在叙述过程中,他处处用第三人称称呼自己。《高卢战记》叙事翔实精确,文笔清晰简朴。由于恺撒是罗马共和国时代第一个亲身深入到外高卢西部和北部、到过不列颠和莱茵河以东的日耳曼地区、目睹过当地的山川形势与风俗人情的人,因此,《高卢战记》又成为记述这些地区情况的最古老的历史文献,它以对高卢和日耳曼各地区从氏族公社逐渐解体到萌芽状态国家出现这段时间的政治、社会、风俗和宗教的记述,成为我们研究欧洲原始社会和民族学的重要依据。
恺撒一生戎马倥偬,根本不得闲暇来舞文弄墨,只是迫于庞培及其党羽的政治阴谋而不得已提起笔来从事写作。正如黑格尔所说:“他编著历史,就会把自己的目的作为历史的目的来处理。”西方一些学者把《高卢战记》说成是恺撒为了拉选票而写的小册子,或者说是一个竞选的文件。真实地记载历史是古典史学家遵循的原则,但恺撒不是为记载历史而写历史著作的。他的《高卢战记》带有明显的为政治服务的目的,是当时写作的历史背景使然。
公元前100年恺撒出生于古罗马的一个贵族家庭。由于他的家庭与民主派领袖马略和秦纳来往甚密,因此,恺撒从步人政坛的那一天起就被卷人残酷的政治斗争。他从一开始就受到元老院的排挤而站到民主派的一边,并逐渐成为民主派的领袖。凭借家族的威望和亲戚的提携,公元前84年恺撒当上了朱比特神的祭司,后来又当了财务官、司法官、工务官。公元前61年他出任西班牙总督,并在西班牙建立了一支自己的军队,表现了出色的军事才能,得到了元老院的赏识。当时罗马政坛混乱,马略的军事改革使军事将领与军队紧密结合起来,军队日益成为统帅夺取政治权力的有力工具。
长期出入政坛的恺撒深知金钱和军权的重要,但在当时罗马政坛上,论资财他比不上克拉苏,论军功他比不上庞培,处于劣势。于是恺撒巧妙使用权术与克拉苏、庞培结成秘密同盟,史称“前三头”同盟。在克拉苏和庞培的支援下,恺撒当选为公元前59年的执政官。任届期满后,恺撒明智地选择了担任高卢总督,因为当时高卢大部分还未被征服。
恺撒利用征服高卢的机会,培训了一支能征惯战、“只知有恺撒,不知有国家”的唯他命是从的军队,并且他和他的手下都大发横财。恺撒的成功遭到了克拉苏的妒忌,于是克拉苏率军东侵,不料全军覆没,战死异乡。这样三足鼎立变成了两强对峙。
公元前54年,恺撒的女儿尤利亚去世,恺撒与庞培的联姻关系也告结束。
公元前52年,山北高卢并人罗马版图。
恺撒权势的增长使得元老院心怀戒惧,也使庞培产生妒忌。元老院竭力拉拢庞培,庞培逐渐倒向元老院。公元前52年元老院通过紧急法令,授权庞培征集军队、平定骚乱。不久元老院又任命庞培为“没有同僚的执政官”,实际上开始了庞培在罗马的独裁统治。
庞培上任后,利用职权提拔高级官员和卸任高级官员,提出担任行省总督应有5年间歇期等法律,把锋芒指向恺撒,并把自己在西班牙的统治权延长5年,完全不提恺撒的高卢总督是否延长的问题。一些贵族还群起攻击恺撒,要求解除恺撒在高卢的总督职务,交卸兵权。公元前49年,恺撒在高卢的任期届满。元老院下令恺撒遣散军队,立即返回罗马,否则以罗马“公敌”论罪。在这种情况下,恺撒被逼无奈指了指剑柄说:“这家伙是能延长期限的。”公元前49年1月恺撒进军意大利,迅速荡平庞培在意大利的残余势力,掌握了罗马政权。
《高卢战记》就是在上述背景下写成的,大约写于公元前52年到公元前51年的冬天,很显然恺撒是在面临庞培与元老院暗中勾结、对他大肆攻击和暗算、欲置其死地而后快的情况下写作的,是不得已而采取的一种保卫自己的措施。由此,他的写作动机也就昭然若揭了。
从《高卢战记》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恺撒有三个目的:第一,自我辩护。恺撒在担任执政官的那一年曾经通过了一项《犹理亚反贿赂法》,法案规定,行省长官本人无论是否带有军队,如未经人民大会或元老院许可,均不得随意越出行省,也不得对别国发动战争。然而,恺撒要想获取资财和培植私人武装,除了战争之外别无他途。但是,以元老院敌视他的立场,自然不会批准他发动战争。
P2-4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