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起(约前440-前381年),战国初期有名的政治家、改革家、军事家。卫国左氏(今山东曹县北)人。初在鲁国为将,后到魏国。率军击秦,大小战斗70多场,竟然无一败绩,被人视为战神。后因遭受谗言,吴起逃奔楚国。南平百越,北御三晋,西伐强秦。在常年的战争中,成长为一名杰出的军事统帅。他不仅长于治军,也善于治国,辅佐悼王,提出“明法审令”的变法主张,迅速提升了楚国实力。吴起善于总结经验,著有《吴起》48篇,后来不幸散佚。后人假托其名,写成《吴子》一书,仍有很大影响。有人在赞誉诸葛亮时写过这样的诗句:“英才过管乐,妙策胜孙吴”,吴起能与著名军事家孙武并列,可见绝非等闲之辈。<br> 从以上介绍来看,横看竖看吴起都是一个英雄。但是,历史上对于他的评价却是贬多褒少。唐代名相房玄龄在《晋书》中这样说:“吴起贪官,母死不归,杀妻求将,不孝之甚,残忍至极。”对于吴起为何竟有如此反差巨大的评价,不妨看看史家们的记载:<br> 《史记》卷六十五《孙子吴起列传》这样介绍吴起:少时家中富有,为了谋取一官半职,吴起八方游荡,四面钻营,耗尽了家财但仍是一介布衣。“乡党笑之,吴起杀其谤己者三十余人”,几句随意的玩笑,居然杀了几十个乡亲,可见吴起是多么残忍!<br> 惹下如此大祸,吴起只好远走他乡。他向母亲发誓说:“吴起不为卿相,绝不再回卫国!”说罢,狠狠咬下自己胳膊的一块肉来,表示自己的决心。吴起匆忙逃到鲁国。他的母亲整日惊恐,不久染病去世。此时的吴起尚未混出个人样儿,拒绝回家奔丧。他的老师曾参鄙视这种不孝行为,遂与吴起断绝关系。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