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国际汉学.第二十辑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4759284
  • 作      者:
    张西平主编
  • 出 版 社 :
    大象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汉学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一座桥梁,汉学史西方人了解中国文化的一个窗口,汉学是中国人反观自身文化的一面镜子。
  《国际汉学》在日益商业化的中国坚守着自己的学术阵地和学术思想。15年孜孜追求,20辑篇篇华章。《国际汉学》的存在与坚守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学术界对中华文化复兴的期待,对3000年未有之变局形势下中国文化重建的信心。
展开
内容介绍
  《国际汉学(第20辑)》宗旨是向国内学术界介绍世界各地汉学研究的历史、成果和最新进展,以拓宽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视域。同时积极推动国内学术界对域外汉学的研究,努力倡导国内学术界与海外汉学家的对话,使“汉学”和“国学”展开一种良性的互动,在一种跨文化的对比研究中,提升汉学研究的水平。
展开
精彩书摘
  野村浩一访谈录
  访谈者:野村浩一(立教大学名誉教授)
  村田雄二郎(东京大学教授)
  川尻文彦(帝塚山学院大学副教授)
  大泽肇(东京大学研究生)
  吉见崇(东京大学研究生)
  访谈时间、地点:2007年4月21日于东京大学驹场校区
  村田雄二郎:我们从您升入东京大学法学部政治学专业开始谈好吗?
  野村浩一:先简单介绍一下我的成长经历吧二我是1930年出生的,次年(1931年)就是九一八事变发生的那一年我上小学二年级时发生了卢沟桥事变,太平洋战争是在我上小学六年级时爆发的。我是在昭和初期的战争年代中成长起来的,可以说我曾经是个极其普通的军国少年。
  中学四年级时,战争结束了。从那时起,我自己的战后人生才正式开始。1947年,我进入了旧制的“三高”学习。“三高”是一个有着自由的风气和传统的地方,我觉得自己的精神史是从这个时期开始的。这一年正好是旧制的最后一年。学制一共三年,所以我于1950年毕业,并在同一年踏入了东京大学的校门。
  因为念的是法学部(政治学专业),所以我从来没有想过要当一名研究者。我进法学部时,最初的简单愿望就是将来能找个工作。
  回过头来再看看历史年表,我进入东京大学的1950年6月爆发了朝鲜战争,1951年签订了《旧金山条约》,1952年发生了“五一事件”,之后丸山升先生经受了很多磨难。虽说我跟党派没有任何关系,但是当时我有一种强烈的感觉,那就是社会主义将来必定会实现。我认为很多人都在某种程度上有这样的感觉,虽然这种想法有些流于学生气。
  “五一事件”的时候我也冲到了皇居前面,可是在千钧一发之际我逃脱了。我和丸山升先生不同,我没有担任指挥者(笑).所以逃脱后就没有其他的事了。尽管如此,这个事件仍然对我产生了非常大的冲击,我亲眼见证了事件的发生。当时就是那样一个动乱的时代。
  我在东京大学就学三年,于1953年3月毕业。大约是在上大学三年级时,我萌生了走研究之路的想法。这完全是因为受到丸山真男老师的影响。之所以选择研究之路,一是通过阅读丸山先生非常有名的《超国家主义理论和心理》等文章,另一个则是受“徂徕学”研究的影响。我在《国家学会杂志》上读到丸山老师对德川思想史的研究《自然与作为》之后,受到了极大冲击。我心想如果可以的话,我也想从事这方面的学习。
  于是我向丸山老师申请想继续留在研究室深造,当然,并没有马上得到批准。我三年级时参加过丸山老师的讨论课,所以老师对我说:“先把你写过的文章提交上来。”我当时打算研究日本的思想史,所以本科毕业论文写的是关于江户时代的石田梅岩的“石门心学”,大概有50页吧。最后老师对我说:“研究政治思想史是相当辛苦的,将来就业也完全没有保障。你如果有研究意愿那就试试看吧。”
  进研究室时,我本打算研究日本的政治思想史,研究计划完全是按这个来做的,我根本没有想过要研究中国。最初和老师商量时,老师说:“研究日本思想史的人太多了,我的课程名称虽然叫东洋政治思想史,但并没有人研究中国的部分。我没有强迫你的意思,你试试研究一下如何?”
  ……
展开
目录

汉学一家言我对国际中国学研究的再思考
汉学家访谈录研穷省细微精神入画图
——汉学家康达维访谈录
何碧玉教授访谈录
野村浩一访谈录
汉学史研究 巴黎外方传教士笔下的“察龙王国”
——以相关信件为例
19世纪上半叶活跃在澳门的葡籍汉学家——江沙维神父
东洋史学京都学派
普实克的潜在力量
20世纪中国古代文化《易经》在西方的第一次介绍和翻译
经典在域外的传播与影响
试析卫礼贤对《易经》的解读
两个世界之间的文化桥梁
——卫礼贤和迪德里希斯出版社
中国哲学、宗教著作的匈牙利语翻译
论道
殷铎泽西译《中庸》小议
历久弥新:《论语》在日本
中外文化交流法显《佛国记》与中外文明交流
——标志中国与印度陆、海两通的千古巨碑
让“朝圣精神”永远照耀中印关系
——纪念谭云山入印80周年
东方文明的气质与中印研究的灵魂?
文献与 书 目 康熙朝欧洲天文学的回归
卡罗?瓦兰齐亚尼收藏的汉学研究的词典及图书
1867年以前中籍西译要目
书评与 书介《1579一1724年耶稣会士中国传教团的东方之旅》简评
味-淡-味
——试论法国汉学家弗朗索瓦?于连《淡之赞》中的
中国诗歌思想
鸦片、帝国与近代历史
《远西奇器图说录最》的当代国际化研究
机构与动态中美对峙时期中国研究机构的兴建
延续传统加固心桥
——俄罗斯圣彼得堡2008年“远东文学研究”
国际学术讨论会散记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