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资治通鉴介绍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3542770
  • 作      者:
    柴德赓著
  • 出 版 社 :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作者简介
    柴德赓(1908-1970年),字青峰,浙江诸暨人,当代著名的历史学家、教育家,陈垣先生的学术传人之一。1933年毕业于北平师范大学历史系。曾任四川白沙女子师范学院副教授、辅仁大学历史系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兼系主任。1955年,调往江苏师范学院(苏州大学前身之一),创建江苏省属高校第一个历史系,任教授兼系主任。民进第四届中央委员,江苏省委第一届副主任委员。柴德赓先生毕生从事历史教学与研究,其治史成就表现在许多方面,在五代史、宋史、明清史、辛亥革命史诸领域均有较为深入的研究,主要著作有《史学丛考》、《史籍举要》、《资治通鉴介绍》、《陈垣先生的学识》等;主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参加点校《二十四史》。
展开
内容介绍
    《资治通鉴介绍》是柴德赓先生1963年给中共中央党校历史专业学员的讲课报告稿。
    柴德赓先生毕生致力于史学研究与教育事业,他的治史成就、学术思想、治学精神与高尚风格,在史学界、教育界留下了深远的影响。《资治通鉴介绍》不同于市面上简单的古书的翻译、注释,而是以一种严正的态度,深入发掘《资治通鉴》本身的价值,也教会读者如何正确解读中国古代经典著作。
展开
精彩书摘
    它包括十七史在内,却不包括文集中的所有材料。从《考异》中提到的书名来看,已有272种之多。而《考异》是有问题的才考,没有问题的不考。《考异》所没有提到的书,一定还不少。所以说,272种是最少的数字,最多的数字是多少?还无法弄清楚。这说明《通鉴》史料之丰富。更重要的一点是,《通鉴》所采用的史料,今天还保存的与佚失的大约各一半,如果《通鉴》当时不收入,则已烟消云散;如果《考异》不提书名,我们更不知道那些书中是些什么内容了。
    按照我们今天读的《通鉴》全书来考查,《通鉴》所用史料多少并不平衡。大致情况是这样的:
    从战国至三国一段,大致用《战国策》、《前四史》、荀悦《汉记》之类。因为到司马光的时候,并没有发现什么新材料,他只要选择就是了。西汉也没有什么新的,就是《史记》、《前汉书》。在宋朝,西汉的新东西不多。东汉就不同了。像范晔的《后汉书》、袁宏的《后汉纪》,司马光参考了,我们今天也看见了。也还有别家的书是今天我们看不见了,司马光当时还能见到一部分。所以说,东汉部分有他见到而我们见不到的史料,但不算很多。从史料价值来讲,三国以前的新史料不多。我大致算了一下,从战国到三国646年,《通鉴》做了78卷。在那78卷中,年代长,新材料不多。
    从晋到隋353年,做了106卷,有很多新材料。所谓新材料,是我们今天见不到的,司马光见到了。这一段历史,除正史外还有诸家晋书及南北朝史作参考。比如我们今天说的十八家晋书是在唐朝修《晋书》以前修的,现在佚失了,在宋朝的时候还能看见一部分。崔鸿的《十六国春秋》,是北魏时修的,现在看不见了,司马光写十六国就是用这个本子。萧方等的《三十国春秋》现在也没有了,司马光引用了很多。《宋书·艺文志》以后把萧方等的等字去掉,变成了萧方。萧方等是梁武帝的孙子,用了一个佛经上的名字。梁武帝时,萧诏写的《太清说》,是专门写侯景之乱的,现在没有了。还有裴子野的《宋略》、孙盛的《晋阳秋》、习凿齿的《汉晋春秋》,均在引用之列。刘知几认为《宋略》比《宋书》好,可惜今天我们看不见《宋略》了。它是编年体,司马光用《宋略》的地方很多,不但用《宋略》的本文,还把《宋略》的话移过来作为《通鉴》的论。《通鉴》引裴子野的《宋略》有十次之多。从史料价值来讲,魏、晋、南北朝这一段,除了十七史以外,新材料不少。这些材料今天看都是宝贵的,当时如果不修《通鉴》,我们现在就不知道这些材料了。
    至于唐、五代一段就不用说了,材料来源与欧阳修、宋祁修《新唐书》、《五代史记》时条件相同。司马光看见了唐、五代的实录,这是国家档案里面最完整的东西,《通鉴》常常是根据实录来写。从唐朝起,每一个皇帝都有实录,都是按年编的,从档案里来的材料比较接近事情的原貌。可惜唐朝这一代的实录,一点都没有留下来,五代的实录现在也看不见了。
展开
目录
前言
资治通鉴介绍
一  《通鉴》的作者司马光
二  司马光和编写《通鉴》的集体
三  《通鉴》的史料
四  《通鉴》的编纂方法
(一)限断问题
(二)纪年问题
(三)起草长编的问题
(四)史料的选择问题
(五)《通鉴》的考异
(六)《通鉴》的“论”
(七)《通鉴》的目录
五  对《通鉴》的评论
六  胡三省的注
七  《通鉴》的版本
八  与《通鉴》有关的几种书
九  《通鉴胡注表微》浅论
十  怎样读《通鉴》

中国古代历史纪年问题
一  我国历史年代学上的四个问题
(一)历法问题
(二)年号问题
(三)干支问题
(四)人物生卒年月问题
二  查历史年代的具体方法
(一)利用工具书
(二)加强记忆
(三)博学广闻
原版后记
再版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