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美国批判人文主义研究:白璧德、特里林和萨义德:Irving Babbitt, Lionel Trilling and Edward Said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1223697
  • 作      者:
    段俊晖著
  • 出 版 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段俊晖,文学博士,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英语系博士后,四川外国语大学英语教授,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文化研究方向硕士生导师,现任商务英语学院副院长。主要研究领域为西方文论、汉学、文化研究和比较文学。主要成果有《北美汉学界的中国文学思想研究》(合著)、《霍普金斯文学理论和批评指南》(合译)、《艺术学经典文献导读书系·视觉文化卷》(合译)等著译五种以及相关论文、译文二十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文学论丛·美国批判人文主义研究:白璧德、特里林和萨义德》以近百年美国社会的发展、人文思想的演变为背景,美国批判人文主义的三个重要转向和与之交错的三条思想主线为脉络,集中论述了以白璧德、特里林和萨义德为核心的美国批判人文主义思想。美国批判人文主义经历的三个重要转向指的是20世纪初欧文·白璧德的新人文主义,20世纪中期莱昂纳尔-特里林的批判性自由人文主义和20世纪末至本世纪初爱德华·萨义德的世俗人文主义。从总体上看,这是一个从精英到世俗,从单一到复杂,从理论到实践,从学院研究到“学院溢出”的转变过程。三条各自独立又相互交织的思想主线指的是道德想象、自我或主体性和民主精神。它们构成了批判人文主义始终延续的血脉。作者通过追本溯源、纵向联系、横向比较,对美国三位重要时期的人文思想进行了批判性探究,挖掘其在历史语境和当今世界中的深层意义,指陈其相对局限性,并在综合和选择的基础上,以东方研究者的身份指出一条可供选择的新思路。
展开
精彩书摘
  1955年,特里林发表了另一部批评文集《对立的自我》,他的批评倾向已发生改变。由于特里林和纽约知识分子圈其他成员的努力,曾经占主导地位的帕灵顿主义已风光不再。有学识的读者开始为自己能够理解亨利·詹姆士的错综复杂及《荒原》中和卡夫卡描绘的黑暗的现代主义而自豪。正如特里林在《威廉·迪安·豪厄尔斯和现代品味的根基》一文中所说,当代品味的特点是偏爱“詹姆士所说的罕见和奇怪的事物”并认定“邪恶是现实的真正本质”,其结果是“邪恶意识”赋予“实践它的人某种精神地位和威望”。①换句话说,高雅的公众读者已经学会用不同的方式来理解人类经验不可避免的现实,因此,他们要以新的方式为文学知识分子树立威信。他们尤其崇信那些将黑暗不可言说的力量当成现实的化身的人。虽然特里林在《自由想象》中也曾称赞詹姆士的“灾难的想象”,但他现在发现当代的文学品味的缺陷就在于它没能体会到事件的准确性,即外延意义中的特殊真实和权威。他在一个有启迪作用的脚注中说道:“学生们把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中的钱说成是‘象征的’,就好像谁都不需要钱,不花钱,不赌钱,也不浪费钱;好像把钱看成一种实在,小说就成了二流文学。”②虽然连大学生都知道文学的现实指的是“隐藏的和具有多重意义的”东西。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阅读因此而具有了高度的批判性。他指出学生为了显示高雅文化的复杂性而忽视了事物的准确性,那些在他们口袋里都能找到的东西。特里林再一次呼吁我们回到被忽视的文学中的现实。这一次,它是在被斥为二流文学的下界中发现的现实。当然,他并不是呼吁文学批评回到帕灵顿简单的实证主义,他依旧认为文学现实非常复杂。他要做的是,平静地、有针对性地通过在一群虚夸的精于世故的人群中建构自我来重塑自己的批评声望,把握文学与“物质”的准确性之间的关系。
  特里林曾经与两次世界大战间的评论家就美国文学文化中的现实主义展开论战,后者认为现实主义要求的首要能力就是能嗅到“商铺气味”的能力,前者坚持认为美国的现实是复杂的,其标志就是认识论的困难。而在有关豪厄尔斯的文章中,他又指出一种被忽略的现实,即将他与广泛传播的“现代品味”区分开来的现实。无论是1950年的《自由想象》还是1955年的《对立的自我》,特里林都试图建立一种“比你更真实”的批判立场,它先与无产阶级批评有关,后又与现代品味热衷于复杂化有关。他在这两个时段所选的是方向相反但最终互补的两条路。一方面,由多样性、可能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组成的真正的现实并非如其他人想象的那样容易得到;另一方面,就像特里林说得那样,最真实的现实毫无虚饰,那些装在复杂化模板中的尝试势必要错过它。在特里林的批评生涯中,“现实就在你眼前”模式远不及“现实比你简单的认知复杂得多”模式重要,但是在必要的时刻他用前者来补充后者。而且在每一结合点,无论使用何种模式,他都坚持更好地把握由文学构成现实的本质。
  特里林这种在简单与复杂认知之间的互补转换既避免了自由主义的简单想象,又超越了福斯特的道德现实主义。它占据“中间”立场,依时而动,对极端和虚妄之说提出批判。与白璧德提倡的精英、贵族式的道德想象相比,特里林的复杂想象更具世俗性,它更关注人性的多样性、复杂性和人类的道德困境。总的来说,白璧德和特里林的文学想象中所体现的道德维度都没有脱离传统的道德秩序观念。然而,随着人文主义的研究和实践基础的改变,萨义德提出了全新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道德想象。
  ……
展开
目录
探索的意义:人文精神与学术品格(代序)
绪论
第一节 跨世纪文化重建与穿越西学
第二节 批判人文主义研究面面观

第一章 美国批判人文主义的进路
第一节 美国批判人文主义传统的嬗变背景及思想特征
第二节 白璧德:围困于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新人文主义者
第三节 特里林:现代世界的传统人文主义者
第四节 萨义德:用人文主义做最后抵抗的世俗批评家

第二章 道德想象的界限
第一节 田园想象和道德想象
第二节 自由想象与复杂想象
第三节 文化表征与帝国想象

第三章 自我的超越和主体性的复归
第一节 白璧德与更高自我
第二节 特里林与对抗的自我
第三节 萨义德与后殖民主体性

第四章 人文主义和民主精神
第一节 民主与领袖
第二节 文学的政治化和政治的文学化
第三节 人文主义民主实践与巴勒斯坦事业
结语批判人文主义的跨世纪展望:一种东方视域
第一节 批判人文主义的三次转变
第二节 内外兼修的新人文主义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