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梁启超与民国政治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2639882
  • 作      者:
    张朋园著
  • 出 版 社 :
    上海三联书店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内容介绍
  《梁启超与民国政治》共分为九章, 主要内容包括: 共和建设之道——梁启超的政治理论基础 ; 政党政治——梁启超与进步党和国民党 ; 中坚领导——梁启超与袁世凯及北洋军人的关系等。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共和建设之道
  ——梁启超的政治理论基础
  政治家的政治行为,本于一定的信仰和方针。要想了解某一政治家的政治行为,亦当以了解其信仰为人手之道。
  梁任公在民国政治中,虽仅两次短暂出任阁员,然其与政党政治、讨袁护国、反对复辟、社会文化运动等均有密切关系。尽管康有为批评他“个性流质”,自己亦尝“以今日之我攻昨日之我”,然而在这些事件中他均有一定的立场。有时固然不免于利害之权衡,内心深处仍有一向服膺的基本理念。因此,探讨任公的政治理论基础,实属必要。
  (一)拥护共和
  辛亥革命爆发后,梁任公曾附和其师康有为,发表“新中国建设问题”一文,主张虚君共和,仍旧是君主立宪主义者。〔1〕及至南北议和达成清帝退位及实行共和之协议,任公即不再坚持原先的主张,反而进一步积极表示支持共和。其首次公开拥护共和之言论。见于“中国立国方针商榷书”。这篇长文系以共和建设讨论会的名义发布,任公为该会领袖,可以看出他的拥护共和态度。他说革命之后,当行共和;能行君主立宪,即能行共和政治;有行共和政治的意志,必能使共和政治成为事实。
  若夫悲观者流……谓共和政体万不能行于我国,至
  并以咎革命之非计,此其暗于事理,抑更甚焉。夫共和是否决不能行于我国,此非可以空言折人口也,必有待于他日之试验.此勿深论。然问国家之敝,极于前清时代,不行政治革命,庸有幸乎?欲行政治革命,而不先之以种族革命,为道果克致乎?今虽新政治之建设,茫乎未有端倪也,而数千年来恶政治之巢穴,为国家进步之一大障物者既已拔去.此后改良政治之余地,较前为宽,其机会较前为多,其用力较前为易。夫岂无新魔障之足以为之梗者,然其根据绝非如旧魔障之深远,未足引为病也。夫谓共和不能行于中国,则完全之君主立宪,其与共和相去一间耳。……若我国民而终不能行共和政治也,则亦终不能行君主立宪政治。若是,则吾洵劣种,宜永为人役者也。既认为可以行君主立宪之国民,自应认为可以行共和之国民。闻诸,眇不忘视,跛不忘履;虽审不能,犹当自勉,而况于我之挟持本非无具者也。夫今日我国以时势所播荡,共和之局,则既定矣,虽有俊杰,又安能于共和制之外别得活国之途?若徒痛恨于共和制之不适,袖手观其陆沉,以幸吾言之中,非直放弃责任,抑其心盖不可问焉矣.夫为政在人,无论何种政体,皆以国民意力构造之而已。我国果适于共和与否?此非天之所能限我,而惟在我之自求。〔1〕
  ……
展开
目录

萧公权先生序
自序
回归序
绪论
第一章 共和建设之道——梁启超的政治理论基础
一  拥护共和
二  强有力的政府:中央集权与保育政策
三  中坚阶级领导:政党内阁与二院制
第二章 政党政治——梁启超与进步党和国民党
一 进步党之组成与兴衰
二  进步党与国民党之隔阂和冲突
第三章  中坚领导——梁启超与袁世凯及北洋军人的关系
一 从联袁到讨袁:维护共和
二  研究系与北洋派之关系
第四章  国务大臣——梁启超与民初之财政、司法及外交
一  财政总长
二  司法总长
三  对德外交
第五章 新文化运动——梁启超退出政坛后的动向
一  引论
二 介绍新知的学会活动
三 春风化雨
第六章  社会主义与发展实业——梁启超欧游之后思想的变化
一 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二 发展实业——中国走向现代化之道
第七章 协同动作——梁启超退出官场后的政治生活
一  五四运动
二  国民制宪运动
三 联省自治运动
第八章 师友之间——梁启超的人际关系
一  康梁异趋与万木同学之累
二 青出于蓝的后起之秀
第九章  言论依归——梁启超在民国之言论影响
一 《庸言》、《大中华》
二 《国民公报》、《晨报》
三  《时事新报》、《改造》杂志
结论
参考书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