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梁启超思想平议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10122182
  • 作      者:
    张锡勤著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内容介绍
  《梁启超思想平议》根据梁启超多达千余万言的论著,首先叙述梁启超生平,之后按照梁启超的重大贡献所在,从政治、哲学、伦理、文化四个方面深入系统地阐述和评议了梁启超思想。指出中国民族危机日益深重的时代背景决定了梁启超一生探求中国变革之路,最终成为近代改良主义道路的“标本”;与近代多数变革者不同,梁启超在从事社会变革、政治斗争的同时又对文化领域的革新给予高度关注,因而成为中国近代新文化体系的主要建设者之一和一代学术宗师;同时,既由于个人原因,更由于时代原因,造就了梁启超的思想学术庞杂且多变的明显特点。
展开
精彩书摘

  1890年,梁启超中断学海堂的学业,舍弃旧学而转投康门,接受其变法维新思想,虽有其偶然性(同学陈千秋的介绍、引见),但我们更应重视其背后深层的必然性。梁启超的青少年时代,正是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步步加深,内外危机日益显露的时代,同时也是古老的中国社会开始发生新变化的时代。一方面,外国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步步加紧,中国的东南西北边境均不得安宁,业已到了“外夷交迫,不能立国”的地步。另一方面,这时的中国已经出现资本主义经济,诞生了资产阶级,新的经济、政治因素正在萌生。这些变化反映到思想领域,便是出现了一批因不满洋务新政而从洋务派中分离出来的早期维新派思想家。他们已经发出要求效法西方,从经济、政治制度层面进行变革的呼声。所有这些不能不对热血青年梁启超产生巨大的刺激、感染,促使他告别旧学,寻找新的奋进方向,为新的事业奔走、呐喊。
  在梁启超从学康有为的几年中,中国的民族危机愈益严重。1894年,日本为了侵略朝鲜、中国,挑起了中日甲午战争,清朝的陆海军连遭惨败。1895年春,清朝政府被迫同侵略者日本签订了屈辱的《马关条约》,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这时,梁启超正同他的老师康有为在北京参加会试,消息传来师生悲愤无比。早在7年前即已向皇帝上书要求“及时变法”的康有为,会同他的弟子梁启超、麦孟华等人,联合在京会试的各省举人,发动了著名的“公车上书”,要求清廷“拒和”、“迁都”、“变法”。虽然,“公车上书”并未能上达光绪皇帝,但却引起巨大轰动。以“公车上书”为起点,变法维新运动逐步走向高涨,梁启超在政治舞台上也曰益活跃,渐为世人所知。
  “公车上书”后,为了制造变法维新的舆论,让国人了解中外大势,1895年8月,康有为在北京创办了《中外纪闻》(初名《万国公报》),梁启超与麦孟华同为撰稿人,梁“日日执笔为一数百字之短文”,从此开始了他的报人生涯。这时,青年梁启超已颇有政治头脑,他已认识到“帝阍呼不闻,高谭复何益”,只有“广联人才,创开风气”才是当下急务。这一认识也是康有为等人的共识。为了联络同志,组成维新派的队伍,同年11月康有为等在北京成立强学会,梁启超做了不少具体工作。
  ……

展开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不断求索、曲折多变的一生
第一节 从新会神童到维新派的杰出宣传家、组织者
一、新会神童,康门翘楚
二、维新派的杰出宣传家
三、在“百曰维新”中
第二节 言论界的骄子、革命派的论敌、立宪派的理论家
一、热心传播新思想的言论界之骄子
二、“保守性与进取性常交战子胸中
三、与革命派的论战
四、立宪派的理论家
第三节 从民初政坛的活跃人物到不能忘情政治的学者
一、从去袁到拥袁
二、“护国之役”的策划者和精神领袖
四、不能忘情于政治、与时代潮流渐行渐远的学者
第二章 政治思想
第一节 戊戌时期救亡图存、变法维新,“兴民权”、“开民智”的呼吁
一、论“中国无可亡之理而有必强之道”
二、论“非变革不足以救中国”
三、反对洋务派的“补苴弥缝”之变
四、为伸国权而兴民权
五、论“兴民权以开民智为第一义”
第二节 20世纪初的民族主义与“新民”说
一、对时代特征的总概括:民族主义时代、过渡时代
二、提倡民族主义,呼吁建立近代民族国家
三、对积弱中国“病源”的诊断书:《中国积弱溯源论》
四、医治积弱中国的药方:《新民说》
五、国民观、权利义务观、自由观
六、“破坏主义”与“无血之破坏”
第三节 1905年前后与革命派的论战及其“开明专制”论
一、反对革命
二、质疑共和
三、“开明专制”论
四、论“社会革命”非“今日中国所必要”
第四节 “预备立宪”期间的君主立宪论
一、对“开明专制”论的修正,关于开展“国民运动”的主张
二、要求速开国会、尽早立宪的强烈呼吁
三、关于君主立宪的具体主张
第五节 辛亥革命中的“虚君共和”论和辛亥革命后的“共和专制”论
一、“虚君共和”论
二、“共和专制”论
三、反对袁世凯恢复帝制
第六节 五四后的社会改良主义
一、呼吁“解放与改造”
二、对社会主义的矛盾态度
三、反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试图走第三条道路
第三章 哲学思想
第一节 心物论
一、心学、佛学的崇信者
二、“境者心造”说
三、“非唯”与“心物合一”论
四、论“唯心派造人物”
第二节 历史观
一、戊戌时期的进化史观及晚年的质疑
二、英雄史观及其局部修正
三、地理环境决定论与“心力造历史”说
第四章 伦理思想与“国民性”改造
第一节 伦理思想
一、“利群”的伦理观、论“公德”与“私德”当并重
二、论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的关系
三、在道德变迁论与道德不变论之间的摇摆/229
四、论利己与利群、爱他
五、论苦乐生死、论“无我”
六、责任人生观、趣味人生观、以仁为“全体大用”的人生观
七、论道德修养
第二节 论“国民性”改造与新理想人格的建立
一、对“国民性”改造的高度关注
二、批判“奴隶性”,呼吁培养新的精神风貌、理想人格
第五章 文化革新的理论与实践
第一节 文化革新方针的前后异同,文化“革命”的渐次展开
一、20世纪初的文化革新方针
二、欧游后的文化建设方针
三、文化革新的实践一一发动文化领域的各种“革命”
笫二节 “史界革命”与史学理论
一、对中国旧史学的批判
二、呼吁“史界革命”,建立新的史学理论
三、对中国思想史、学术史研究的贡献
第三节 文学革命与文学理论
一、“诗界革命”
二、“小说界革命”
第四节 对孔子和儒学的态度
一、早年呼吁“发明孔子之真教旨”,抨击后儒之学
二、20世纪初对孔子和儒学的公开批判
三、辛亥革命后对孔子和儒学的态度
结语
梁启超生平大事简表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