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康有为大传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0981741
  • 作      者:
    张耀鑫,刘媛著
  • 出 版 社 :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编辑推荐
  《康有为大传》讲述康有为少年时代的博学、他保皇思想的形成、戊戌变法失败后流亡海外的辛酸,及其归国后的政治沉浮,展现了康有为完整的一生。同时详尽地阐述了康有为的学术著作,可读性强,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
展开
内容介绍
  康有为总是那么地“不合时宜”。戊戌变法初期,在朝廷强大的反对声中,他走的是激进的改革路线。在革命形势轰轰烈烈发展时,他却依然在为保皇事业奔走。当封建王朝奉行儒家经典时,康有为托古言改制,成为封建卫道士眼中蔑视圣人的狂徒。在打倒孔家店的反封建呼声中他坚定地捍卫孔子,成为新青年眼中的封建卫道士。他的选择从来没有踩在历史的节拍上,但是他却成功地预见着历史,他的思想又总是被历史逐渐证明着。
展开
精彩书摘
  古人云:既出狂言,必有广才。康有为的确有足够的才能和个性来支撑他的傲慢,据说有一次在九江先生的课上,他闭目伏案,桌子边上倒放着《三国志》先生批评他说:“你难道是闭着眼睛倒着读书的吗?”康有为居然坦然地回答道:“是!”并且真的将已经翻开的两页流利地背了下来,这让先生和同门大吃一惊。还有一次,朱次琦先生要带着学生去苏东坡当年被贬谪时泊舟避风的地方感受先贤遗风,同学们都心向往之,唯独康有为不愿前往。先生问他原因时,他答道:“逆流之舟,有什么好瞻仰的?我要看的是王荆公的改制台。”康有为的志向和个性可见一斑。
  在此不厌其烦地引用这篇序言,只因其提纲挈领地阐述了康有为的政治理想。诚如所见,千余言的序文中多次提到“大同”一词,似已开“大同”之先声,为《大同书》奠定了基础,更是在此高扬其“太平之世,大同世界”的理想旗帜。康有为巧妙地将“大同”思想设定为孔子改制的最终目的,并感叹怎奈“新歆遽出,伪左盛行,古文篡乱……公羊之学废,改制之义湮,三世之说微,太平之治,大同之乐,暗而不明,郁而不发”。康有为设想如果没有“伪经”、“古文”的干扰,“太平之世”、“大同社会”也许已经达到。以此为基调,康有为将自己的主观看法贯彻到全书中。那么康有为又是如何将孔子打造成“托古改制”的圣人的呢?
  从道理上讲,作为维新领袖人物,其个人的处境似乎代表着或者至少可以说是影响着整个阵营的走向。事实上,康有为个人处境的恶化也确实在某种程度上动摇了维新阵营,比如先前比较支持康有为的军机大臣廖寿恒,为寻求自我保护已经开始疏离维新阵营,甚至协助反制康有为。
  “大同世界”并不是一个突然出现的想法,严复、谭嗣同等人也曾有过类似的设想,但是只有康有为的“大同”思想最具体系。其实,康有为自青少年时期就已经开始思考这个问题。1884年,康有为二十七岁,这一年中法之间爆发了战争,残酷的战争让已经负债累累的中国又背上一个沉重的负担。康有为自称在这一年开始“演大同主义”,次年便已有手稿,名曰“人类公理”。此后,康有为关于大同世界的构想便一直没有停歇。1898年,逃亡日本的康有为已有二十多份手稿,直到旅居印度时才最终成书。
  谈到“大同”,不禁令人想到儒家学说中的大同。的确,康有为的“大同”设想中确有春秋“公羊三世”说、小康大同思想以及儒家的仁学。他的“大同”思想以儒学中的“不忍人之心”、“思有以拯救之”为基础,运用今文经学中交易哲学的思想阐述了人类历史的三个阶段,即由“据乱”进而为“升平”(小康),由“升平”继而为“太平”(大同),这正如《礼运》篇所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为大同。”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青少年时代
第一节 延香老屋香自延——少时的家世熏陶
第二节 礼山草堂学九江——从学大儒朱次琦
第三节 秋风每赋感知己——政治启蒙张延秋
第四节 大违谬俗不裹足——妇女解放的先驱

第二章 维新思想的酝酿与传播
第一节 落魄空为梁父吟——上清帝第一书未达天听
第二节 只是江湖志未灰——南归讲学
第三节 万木草堂播火种——开时代先声的教育
第四节 新著两部声名起——《新学伪经考》和

第三章 《孔子改制考》

第四章 维新思想的实践
第一节 公车上书动京师——维新思想掀起的第一次巨浪
第二节 合群议政学会兴——首创维新团体强学会
第三节 涓涓漓水自生风——桂林讲学创办圣学会
第四节 咸思自愤保国会——保国、保种、保教的努力

第五章 维新变法的主角
第一节 舌战群儒西花厅——胶州湾事件后的政治生涯大转折
第二节 面见圣主进忠言——维新伊始的破格召见
第三节 报权争夺内耗多——《时务报》改为官报的隐情
第四节 科教革兴硕果存——京师学堂的建立及废科、译书问题
第五节 新制难酬人事彰——制度局的搁浅及人事上的重大变动

第六章 戊戌政变的重犯
第一节 “围园捕后”泄机宜——政变突发
第二节 去留肝胆两昆仑——志士临变的抉择
第三节 十一死里求一生——险象环生的逃亡
第四节 得失寸心未尽知——关于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第七章 海外流亡
第一节 感戴圣恩拒革命——与革命党的关系
第二节 爱国忠君倡保皇——保救大清皇帝会始末
第三节 出师未捷身先死——失败的自立军起义
第四节 身居佛国衍大同——在印度完成《大同书》

第八章 归国后的政治沉浮
第一节 惶惶不忍尊孔心——康有为的文化自卫
第二节 神机默运抚金瓯——倒袁运动
第三节 是非难云孤忠存——参与张勋复辟
第四节 “逢蒙弯弓专射羿”——师徒分道扬镳

第八章 最后的日子
第一节 “老而不死是为贼”——西安盗经事件惹来的骂名
第二节 余晖慷慨镀英才——爱才养士广结名流
第三节 天游学院天游人——最后的教育生涯
第四节 唯将谈艺擅千秋——康有为的书画成就
第五节 为寿谢恩曲终尽——七十大寿后的离奇谢世

第九章 康有为的情感世界
第一节 忧劳不曾闻叹怨——贤淑大度的正太太张云珠
第二节 偶做瀛台仙眷属——相伴相随的二夫人梁随觉
第三节 此恨绵绵无绝期——来也惊魂去亦匆匆的三夫人何旃理
第四节 天怜幽草晚情浓——晚年的三位妾室
附录
附录一 康有为大事年表
附录二 康有为先生著述要目
附录三 上清帝第一书
附录四 公车上书
附录五 孔教会序言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