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方法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4133073
  • 作      者:
    李存金著
  • 出 版 社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李存金,博士,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技术经济与管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组织理论与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与投融资、博弈论及应用、环境生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先后主持完成过一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多项省部级及企业课题,作为主要人员参与项目研究20余项。发表论文60余篇,独立及合作撰写论著四部。
展开
内容介绍
  《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方法论》是一部对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问题较为系统的研究专著,不仅探讨了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理论基础,对我国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基本现状进行了分析,还对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系统观点、模型、机制、方法进行讨论。《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方法论》的主要特色是提出了一个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三维模型,并就创新思维方法集成论、创新思维培养实践论、创新思维培养教育论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探究了大学生创新思维培养机制建设问题。
  《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方法论》还通过收集与分析大量资料,整理出122种方法,对创新方法进行了体系化、规范化研究。此外,对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模式的中外比较、创新教学方法的系统梳理等研究工作也是有一定特色和启迪性的。《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方法论》适用于高等教育工作者、大学生及关心创新教育的人士阅读。
展开
精彩书摘
  而美、英、德、日等国的大学理念无不是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创新与应用能力。毫无疑问,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是正确的。然而,要转变中国大学的教学理念,绝不只是简单地改变教师理念的问题,更主要地是解决国家高等教育导向问题、高校层面教育体制与办学理念问题。在目前的教育大环境下,人才培养“重知识,轻能力”,加之教师的主体地位不明晰,教师缺乏教学自主权,是很难从根本上改变大学“重教轻学”倾向的。
  我国的大学教学观念是“教重于学”,老师要以教材为主“解惑授业”,学生要以课本为主学习“标准”知识。国外大学的教学观念里主要提倡师生互动、启发式教学、自主式学习。教学观念不同,教学方式与教学行为的选择就不同,教学的效能就有差异。在中国的大学里,绝大多数课程是必须考试的,许多理论与观点是有“标准”说法的,不仅学生不能质疑,老师也不可质疑。如此看来,连老师的知识传授都是被动的,何谈学生探索知识?
  中国大学的教学模式是以课堂讲授为主、以知识传授为核心的模式,国外大学的教学模式主要体现为互动讨论式、启发式、探究式的模式。体现在具体的教学方式、方法上,国外大学教学灵活、方式多样,能吸引学生参与,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与积极思考。而我国的大学里,讨论式教学、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等也经常被一些教师引入教学过程,但总体上主要还是以老师讲授为主。难道中国的教师都喜欢“满堂灌”吗?当然不是!先进教学方法引入课堂虽然表面上与教师的观念与行为密切相关,但关键问题仍然出在我们的大学教学模式与教学管理制度上。中国的大学对课程有严格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进度要求,学校的教学计划里根本没有诸如“研讨课”、“自习课”的安排,有限的课时里必须完成规定教学内容的教学,结课还必须要考试(很少有课程允许以作业或论文完成学生成绩评定),这样的制度环境下教师还有灵活选择的余地吗?
  中国大学的课程体系主要由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构成。公共基础课设置所有的高校都十分相似,有些公共课程甚至是教育部统一规定的,不像国外大学,课程完全是大学或学院自主设置的。近些年来,我国强调大学生素质教育,提倡专业之间的学科交叉学习,但我国大学的课程设置比较死板,学生选择选修课程的灵活度很低。一方面,许多大学开设的选修课不多,另一方面,大学里的课程开设以院系为主,学生很少能跨学科选修课程。从教材使用看,我国大学的公共基础课强调使用全国统编教材,专业课可使用自编教材,但不管什么课程都必须有指定教材。如此看来,老师讲课的自由度自然受到约束,而学生实际上也没有必要大量阅读其他资料。这样,学生课外拓展性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也就不可能有多高。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理论基础
1.1 创新思维能力概述
1.2 创新思维方法的系统梳理
1.3 相关理论基础

第二章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状况分析
2.1 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
2.2 我国大学教育发展现状分析
2.3 我国大学生的基本学习特征描述

第三章 中外大学生培养模式比较研究
3.1 中外大学生培养模式的提出
3.2 从“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看中外大学生培养差异
3.3 中外高校大学生德育教育比较
3.4 中外高校教学方法比较分析
3.5 中外高校实践教育比较分析
3.6 中外大学创新教育比较分析
3.7 中外大学生培养模式的综合比较

第四章 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形成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4.1 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形成的基本要素分析
4.2 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形成影响因素分析模型构建
4.3 问卷设计与调查方法
4.4 基于问卷调查数据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4.5 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构成要素实证分析
4.6 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形成影响因素与能力关系实证分析
4.7 实证结果讨论

第五章 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系统观
5.1 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观的系统思考
5.2 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知识观
5.3 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实践观
5.4 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辩证观
5.5 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文化观
5.6 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科学观
5.7 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人才观
5.8 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方法观
5.9 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情境观
5.10 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机制观

第六章 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三维模型构建
6.1 创新思维方法集成分析
6.2 创新思维培养实践方式探究
6.3 创新思维培养教育方法研究
6.4 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三维模型

第七章 大学生创新思维培养方法集成论
7.1 从科学家们如何思考问题谈起
7.2 古今重大工程创新思维解读
7.3 创新思维方法在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中的应用
7.4 大学生“建模大赛”案例解析

第八章 大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实践论
8.1 发明故事的启示
8.2 “游戏理论”体现的训练价值
8.3 从知识到实践——创新思维能力形成的必经之路
……

第九章 创新思维培养教育论
第十章 “三维模型”下的大学生创新思维培养机制建设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