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救赎之星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0747316
  • 作      者:
    (德)弗朗茨·罗森茨维格著
  • 出 版 社 :
    山东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内容介绍
  《汉译犹太文化名著丛书:救赎之星》一开篇就指出,死亡是人类自诞生那天起就挥之不去的梦魇,它时时刻刻缠绕着人类,无孔不入地炫耀着自己的威力,得意洋洋地嘲笑着人类短暂易逝的生命。在这篇充分体现其文学天赋和想象力、极富感染力的文字中,罗森茨维格以极其尖锐的形式凸现了人类生存的内在矛盾,并指出,正是基于解决这一矛盾的需要才诞生了哲学。在罗森茨维格看来,哲学,就其根本任务来说,既不是回答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问题,也不是回答人是否能够认识世界的问题,而是教会人们如何摆脱对于死亡的恐惧,并进而获得真正的生命。显然,罗森茨维格对哲学的这种看法是同人们对于哲学、包括哲学对于自身对传统的看法是大相径庭的。由此出发,罗森茨维格又进一步区分了新旧两种哲学。所谓的旧哲学,指的是从公认的“哲学之父”古希腊的泰勒斯开始,到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黑格尔为止的西方哲学;而所谓的新哲学,是黑格尔之后的,以叔本华、尼采等人的思想为代表的哲学。新旧哲学的不同在于它们的思维方式的不同,因此,罗森茨维格把新哲学的思维方式又称为“新思维”。总体上来看,旧哲学认为,消除人类对于死亡恐惧的唯一办法是将个体消融到“全”(All)之中,此时的个体不再是个体,而变成了“全”的一部分,因而可以借着“全”的力量对抗死亡,甚至获得永生。罗森茨维格认为,旧哲学的解决之路仅仅是动听的谎言。因为这套解决办法预设了一个前提,即:个体无法独自面对死亡,只有“全”才有这个能力,个体在“全”面前是一个软弱无力的可怜虫,毫无独立的价值。作为亲身经历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残酷的生与死的考验的士兵,罗森茨维格清楚地知道,当死亡真正降临时,没有任何人能够替代,面对死亡,始终是个体的事情。因此,旧哲学的解决办法在当人真正地直面死亡时毫无效力。而新哲学则与此不同,它给予了个体以充分独立的地位,它虽然仍然无法单枪匹马地对抗死亡,但至少它不需要在斗争的过程中放弃自身,它有着自身的价值,这价值虽然不一定很大,但却无法抹杀,也不可替代。新旧哲学的这种根本上的不同,造就了它们表现形式的不同。
展开
精彩书摘
  如果这样的话,那扇应该开启的门如何能够甚至在他已经听到了上帝的召唤,并在上帝的爱中找到了天赐的幸福之后,仍然将人隔绝在世界之外?这让我们回想起那带着信任的形式从原型宇宙的黑暗中浮出,进入了光明世界的反叛,但它却不是独自进入自我的。除它之外还有别的什么。同火热的反叛相比,这个别的什么是一潭死水:它是静止的个性,人的特殊的本性。这种僵化的、受限的自我起源于上述特殊本性的不妥协的一再宣示。正是这一个性从古典的观念出发,无视英雄内心诸要素的特殊的排列组合,将其造就成了悲剧英雄。因为古代的人们并不认为出于不妥协的激情中的英雄以及对这种英雄的塑造是有罪的,他们更愿意执着于不均匀地混合的和缺乏和谐的特殊个性。如此一来,在其中占据主导地位的要素就会构成对完美的比例的破坏。只有这种天生的缺陷才会使英雄陷入悲剧性的罪。无论如何,每个人都有权利和义务成就其自我。因此,人陷入悲剧总比一旦被个性控制所带来的不幸在道德上要好些。正因如此,观众会对悲剧抱有同情心。因而个性,这个人所拥有的恶魔试图寻找一条通向外部的道路。它同样需要以内在的方式颠覆自身。它不得不从某种一劳永逸地“确立了的”事物变成某种为了常新的、对自己的起源,即封闭的自我进行自我否定而不懈努力的事物。但究竟是什么样的个性需要它时刻不忘地进行否定,时刻不忘地加以新的变化呢?我们在第一部中已经看到了相当类似的东西,它跟启示自身的上帝是联系在一起的。它就是本质,它就是内在神圣的命运(intradivinefate),它在揭示自身的过程中形成了每时每刻更新着的、总是有着命定的力量的热情。那么,我们能说在这里找到了这种神圣的爱的人类的副本吗?
  是,又不是!因为它诚然不是一个副本。人类的爱,人间的爱者就是那副本,不,远不止是副本,它与神圣的爱有着直接的一致性。但我们在此发现的神圣的爱的类似物仅仅存在于同瞬间的联系中,存在于常新的现在中,换句话说,仅仅存在于它所出现之时以“否”为标志的功能之中。但是,那既伴随着神圣的爱迸发,又伴随着人类的爱迸发的命定的强大力量使二者有了直接的一致性——它在我们现在所考虑的迸发中起不到丝毫作用。在它之后没有命运,只有性格,换句话说,没有本质性的强迫,只有同样本质的恶魔般的东西。
  ……
展开
目录
译者序
第1部 三元素或永远持久的原型字宙
导论:论认识“全”的可能性
第1卷 上帝及其存在或形而上学
第2卷 世界及其意义或元逻辑学
第3卷 人及其自我或元伦理学
转换

第2部 过程或时刻更新的字宙
导论:论体验奇迹的可能性
第1卷 创造或事物的不朽基础
第2卷 启示或不断再生的灵魂
第3卷 救赎或王国的永恒未来
界限

第3部 构型或永恒的超宇宙
导论:通过祈祷升人天国的可能性
第1卷 火或永恒的生命
第2卷 光或永恒的道路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