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洪与赤壁葛仙山——从葛洪生卒年和葬地研究谈起
一、前百
赤壁市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这与赤壁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以及便利的交通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著名的赤壁之战古战场到底在哪里,这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学术界争论的一个焦点问题.赤壁人经过长期的努力,最终争得了“武赤壁”的称号,赤壁市也在1998年经由国务院批准,由“蒲圻”改名为现在的“赤壁”。可以说,赤壁市引起海内外公众的关注,主要是由于发生在1800多年前的那场富有传奇色彩的赤壁之战.赤壁市依托这一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旅游经济,得天独厚,成效显著。此外,赤壁市还拥有生态自然景观陆水湖风光,以及龙佑、五洪山温泉度假区等著名的旅游休闲景点。然而发展中的赤壁市需要新的旅游经济增长点,随着2009年底武广高速铁路的开通,鄂湘粤三省正式进入了“三小时经济旅游圈”,这对赤壁市来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机遇。
位于官塘驿镇中坪村境内的葛仙山是赤壁市政府尚未充分开发的另一人文地理旅游资源。每年春天来葛仙山看樱花的人络绎不绝,美中不足的是,由于樱花花期短,观光活动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完美的景观应该是自然与人文的恰当结合,葛仙山以“葛仙”为名,它到底与“葛仙”有什么关系?如何让葛仙山超越季节的限制,真正成为游客愿意四季登临的景观?笔者认为解决这些问题,可能需要从学术上充分梳理葛洪的人生历程,特别是他的生卒年以及羽化地点和羽化时间,确定葛洪与葛仙山的关系。
二、关于葛洪出生年
晚清以来,随着治学风气的转变,葛洪及其著作逐渐得到研究。但是由于道教在清代已经衰落,儒臣又有排斥仙释的传统,加之清人治学尚朴实,所以,尽管葛洪及其著作已经得到相当重视,清人关注的重点却是“属儒家”的《抱朴子外篇》,“属道家”的《抱朴子内篇》往往被看作是不屑一顾的虚妄之言,葛洪与道教的关系也未得到真正地深入研究。然而清人在整理《抱朴子》内外篇的过程中(如19世纪20年代孙星衍、方维甸、顾广圻等人对《内篇》的整理,继昌、严可均、顾广圻等对《外篇》的整理),已经涉及葛洪的生卒年问题,近代学者讨论葛洪生平大都以清人的研究为基础。
作为道教史上千余年来享有盛誉的文化名人(“三张”、“二葛”),葛洪生活的时代虽已远离我们而去,但葛洪足迹所至,却是我们后人仍然生活着的这片土地。更何况生死乃人生之大事,死亡作为人生的归宿,其意义不言而喻。葛洪生卒年及其相关问题的确有其研究的必要性。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