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孔子之学”:孔子之学是中国古代学术的起点和后世追慕的典范,中国几千年的学术基本上是在从各个不同角度阐发孔子的思想观念。这种阐发最初以汉学为代表,坚持考据训诂,力图还原孔子学说的真相。此后在宋代转向心性之学,以“悟道”或“格物”为途径领悟孔学真谛,从而在中国传统学术史上开创了汉学与宋学之分。其实无论汉学、宋学,都以阐发儒家学术为主,无论考据训诂,还是程朱理学,都从孔子那里派生出来。对于汉、宋关系,朱在给友人的信中提及著述情况时说:“欲仿黄梨洲《明儒学案》辑一书,以著我朝一代儒宗,原不欲分汉学、宋学。”①朱次琦兼采汉宋的最终目的是要把学术指向孔子。康有为对朱次琦极尽溢美之词时曾说他“扫去汉宋门户,而归宗于孔子”。②朱次琦的理由很简单,孔子无所谓汉、宋,所以汉学、宋学不过是后来儒者推演儒学的结果。既为孔子所无,汉、宋之分即为谬学。
不过,如前所述,朱次琦在汉、宋之间还是侧重宋学。朱次琦自从山西襄陵挂印而归后,隐居讲学,虽屡次受邀,坚辞不就。不出仕为官尚不足道,但学海堂创办者阮元邀请他做学长,他也坚辞不就,这只能说学海堂与他的学术志向大异其趣了。阮元是清代著名考据学大师,考据学自是学海堂的基本学术取向,朱次琦显示的当是不主张考据训诂之学,否则,他不但会接受邀请,而且“五学”中也一定有考据学的位置。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