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学术、政治与意识形态:中国近代社会转型与文学变革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53102047
  • 作      者:
    白红兵,唐棱棱著
  • 出 版 社 :
    巴蜀书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畅销推荐
作者简介
  白红兵,男,汉族,1972年12月8日生于四川绵阳,1994年本科毕业于贵州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2005年、2008年分别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和中山大学,获得文学硕士、文学博士学位,现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博士后、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中文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唐棱棱,女,苗族,1986年9月12日生于贵州遵义,2012年在贵州大学获得中国古代文学硕士学位,现为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中文系教师。
展开
内容介绍
  《学术、政治与意识形态:中国近代社会转型与文学变革研究》深入研究了三个个案:朱次琦、康有为、梁启超,这三个个案的选择可以说是很有学术眼光,颇具匠心的。一者,三人是递进的师承关系,一代传一代,在思想和学术上血脉相连,从某种意义上看具有一种整体上的关联性,故而可以作为一个大的研究对象。二者,三人代表着中国近代文学观发展的三个阶段,他们每个人都具有相当的代表性,通过对他们的研究可以窥见近代文学观念发生发展的大致脉络。三者,他们都是岭南人,具有地域文化上的一致性。
展开
精彩书摘
  “本孔子之学”:孔子之学是中国古代学术的起点和后世追慕的典范,中国几千年的学术基本上是在从各个不同角度阐发孔子的思想观念。这种阐发最初以汉学为代表,坚持考据训诂,力图还原孔子学说的真相。此后在宋代转向心性之学,以“悟道”或“格物”为途径领悟孔学真谛,从而在中国传统学术史上开创了汉学与宋学之分。其实无论汉学、宋学,都以阐发儒家学术为主,无论考据训诂,还是程朱理学,都从孔子那里派生出来。对于汉、宋关系,朱在给友人的信中提及著述情况时说:“欲仿黄梨洲《明儒学案》辑一书,以著我朝一代儒宗,原不欲分汉学、宋学。”①朱次琦兼采汉宋的最终目的是要把学术指向孔子。康有为对朱次琦极尽溢美之词时曾说他“扫去汉宋门户,而归宗于孔子”。②朱次琦的理由很简单,孔子无所谓汉、宋,所以汉学、宋学不过是后来儒者推演儒学的结果。既为孔子所无,汉、宋之分即为谬学。
  不过,如前所述,朱次琦在汉、宋之间还是侧重宋学。朱次琦自从山西襄陵挂印而归后,隐居讲学,虽屡次受邀,坚辞不就。不出仕为官尚不足道,但学海堂创办者阮元邀请他做学长,他也坚辞不就,这只能说学海堂与他的学术志向大异其趣了。阮元是清代著名考据学大师,考据学自是学海堂的基本学术取向,朱次琦显示的当是不主张考据训诂之学,否则,他不但会接受邀请,而且“五学”中也一定有考据学的位置。
  ……
展开
目录
序(一)
序(二)
前言
绪论
上编:朱次琦与清末岭南“致用”之学
第一章 近代岭南文化的生成模式及其“致用”特质
第一节 古代:北人南传
第二节 近代之一:西人东传
第三节 近代之二:华人东传
第四节 “实学”的意涵与清末岭南“经世致用”概况
第二章 朱次琦学术和文学观念中的“致用”特质
第一节 朱次琦“四行五学”说
第二节 朱次琦与岭南及北方学术的关系
——以其坚辞学海堂学长为考察中心
第三节 朱次琦的身份特征及其文学观念基本内核
中编:康有为学术和文学观念的过渡性特质
第三章 康有为学术思想中的朱次琦和西方因素
第一节 康有为学术思想中的朱次琦因素
第二节 康有为之于传统文化
——以韩愈及其《原道》为例
第三节 康有为学术思想中西方因素的存在形态
——以其附会逻辑为考察中心
第四章 康有为“经世致用”的学术思想
——以其今文学思想为例
第一节 康有为今文学思想中朱次琦和西学因素的作用
第二节 “大同”理想与孔子形象
——以《大同书》为考察中心
第三节 康有为今文学思想的“致用”性
——以“张三世”理论为例
第五章 康有为文学观念的过渡性特质
第一节 诗歌中的现实与政治
第二节 康有为与文学观念理论基础的近代转型
……

下编:梁启超与中国近代文学观念的生成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