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政治经济理论特别强调节制资本,防止商人阶层垄断国家政权。这使中国长期存在一个代表人民整体利益的中性政府,没有陷入资本主义的泥潭之中。因为正是商人阶层独大导致社会失衡,才使今天美国这样的国家陷入政治信任危机和经济金融危机寸一几乎不能自拔。<br>需要指出的是,节制资本不是消灭资本和资本家阶层,也不是专门针对商人的政策。比如为了防止政治权力转化为经济利益,中国历代都强调“食禄者不得争利”等等。<br>节制资本是为了制衡商人阶层,《礼记·坊记第三十》引用孔子的话说:“礼者,因人之情而为之节文,以为民坊者也。故圣人之制富贵也,使民富不足以骄,贫不至于约。”(大意是:所谓礼,就是顺应人情而为之制定控制的标准,以作为防止百姓越轨的堤防。所以,圣人制定出一套富贵贫贱的标准,使富起来的百姓不足以骄横,贫下去的百姓不至于穷困。)<br>工业时代以前,农业是最主要、最根本的财富来源,抑商重农是中国持续数千年的国策,是节制资本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我们的先哲看来,四民间并不具有完全均等的地位。商人阶层更容易垄断经济,进而导致政治社会结构的整体失衡。太史公在《史记.货殖列传》中清楚地说明了这个道理:“凡编户之民,富相什则卑下之,伯则畏惮之,千则役,万则仆,物之理也。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大意是:凡是编户的百姓,对于财富比自己多出十倍的人就会低声下气,多出百倍的就会惧怕人家,多出千倍的就会被人役使,多出万倍的就会为人奴仆,这是事物的常理。要从贫穷达到富有,务农不如做工,做工不如经商。)<br>太史公这里还应加上一句话:商不如政!战国时代卫国巨商,后来成为秦相的吕不韦和今天的美国犹太商人一样懂得投资政治的巨大利益。《战国策。秦策五》载:“濮阳人吕不韦贾于邯郸,见秦质子异人,归而谓其父曰:‘耕田之利几倍?’曰:‘十倍。’‘珠玉之赢几倍?’曰:‘百倍。’‘立国家之主赢几倍?’曰:‘无数。’曰:‘今力田疾作,不得暖衣余食;今建国立君,泽可以遗世。愿往事之。”’(大意是:濮阳商人吕不韦到邯郸去做买卖,见到秦国人赵为质的公子异人,回家便问父亲:“农耕获利几何?”其父亲回答说:“十倍吧。”他又问:“珠宝买卖赢利几倍?”答道:“一百倍吧。”他又问:“如果拥立一位君主呢?”他父亲说:“这可无法计量了。”吕不韦说:“如今即便我艰苦工<br>……
展开
——中国社科院哲学所研究员、联合国教科文“哲学日”中国项目主持人 赵汀阳
玉忠先生这本新作,不仅意在拯救世界,更重要的是意在拯救中国自己:拯救延绵数千年、中绝百佘年的中国文化精气神!五四或更早甲午以后,中国文化“精英”在精神上“挥刀自宫”,不断贬低、弃绝中国自己的文化,长期以西学取代中学。文化自我殖民……玉忠先生此书,雄辩论证中国本土学术文化的卓越智慧和现代价值,是对迷信西方文化的中国知识“精英”新蒙昧主义的一记棒喝!
——巴黎第一大学艺术史博士,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河清
我行年七十,在美国居住厂二卜五年、在大陆生活八年,在台湾超过半辈子,可说对中、西生活方式均有深切感受,生活方式是文化的形成与文明的呈现,中国的伦理道德可以放渚四海,西方的创造开拓则可以为世界提供物匝的进化。但由于人类追求有形的物质进化,抛弃了精神层面的伦理道德,就形成内心空虚惶恐对未来的不确定感,下愚者拜天求神,中智者得过且过;世人都应该细读玉忠先生这本书,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生活方式的认知,发为心声,著书立说。就现在大陆引进西方资本主义功利挂帅原则的社会风气而言,有醍醐灌顶的功能,在举国上下追求财富,超赶美的风潮中,斯人也而有断言,适当其吋,应为一赞!
——原美国加州《论坛报》社长,台湾资深评论家 阮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