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1343676
  • 作      者:
    曹丽萍主编
  • 出 版 社 :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内容介绍
    《学津清谈·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为“学津清谈系列丛书”之一,主要收录了《阅读与人生》、《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传统文化的内在结构及其精华与糟粕》、《五四新文化运动新议》、《对鲁迅的再认识及其在当代的意义》、《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理由和途径》、《从外国文学看中国文化》等文章,供文学爱好者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对于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的关系,首先需要理解文化的概念。党的十七大文件中提到的促进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这只是文化狭义的概念,也就是文艺;广义的文化是一个社会人的内在行为和外在行为的规定性。第一,我们都是社会人,是生活在群体中;第二,内在的行为是指人的思想方式,外在的行为是指我们的行为方式。中华民族的文化不同于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是因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人,我们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跟他们不一样,所以文化的外在表现也就不同。规定性是一种约定俗成的东西,不是法律和制度规定的,而是文化在约束着我们的行为和思想。对中国人来讲,比如男人一般不可以留长头发,女人才可以穿裙子而男人不可以,这些没有写在法律条文上,但是一般人不会违背。而英国人就不同,英国的男人可以穿裙子,尤其是在北爱尔兰地区,那是北爱尔兰文化的规定性。因此我们每一个人的行为实际上是受文化的制约的。
    然而中国的传统文化究竟是什么?在我们这个时代,传统文化还在起着什么样的作用,而我们缺失了一些什么东西?这些都值得大家思索。
    大体上,清朝灭亡以前中国人自己创造的文化就是传统文化。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我们的文化里添加了一些新的东西,但我们并不完全都是在一种新文化里生活,而大部分仍然是传统文化在起着作用。毛主席曾经说过,对于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但是文化的好与坏、精华与糟粕并没有一个标准,如果标准没有定好,很可能是把好的东西扔掉,坏的东西留下来了,况且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待,坏的事物可以变成好的事物,事物是会转化的。标准不能轻易决定,所以最好的办法是,我们先要来认识和了解传统文化是什么。
展开
目录
读书与人生
阅读与人生
国学与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传统文化的内在结构及其精华与糟粕
《论语》的核心精神
五四新文化运动新议
对鲁迅的再认识及其在当代的意义
《儒林外史》的现代启迪
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理由和途径
从外国文学看中国文化
童新审视明朝
中国艺术的时间观念
面向21世纪的中国文化战略——和合学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