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接到我的杭州学生阎宝林的电话,欲策划一次国内合唱与指挥教学的研讨交流会议,很高兴他有此想法。一年后宝林告诉我经过多方筹划与屡次交涉,此会议与嘉兴南湖区委终于谈妥,有了举办的可能,并希望我结合数十年教学经验,为大家作一期有关中国合唱教育今昔对比的讲座。在当今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来自全国各个高等院校的合唱教授能聚集一堂研讨中国合唱与指挥教学的现状实在是可贵可赞,于是便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他的邀请。我在自传《生命如圣火般燃烧》一书中曾提到过我的这位杭州弟子阎宝林。他为这次高峰论坛的举办所付出的艰辛努力是可想而知的。热衷于合唱事业的阎宝林,其性格中有股坚韧、勇于探索的一面。他在上世纪90年代随我学习指挥期间,酷暑寒冬地穿梭于杭沪之间,常常是两节课一上就是一下午,有时晚上的课上得太晚,他只能乘午夜的火车回杭州。并非由于我拖堂,而是每次上课他总有问不完的问题。从他的追问中不难发现他的聪颖与坚韧。也正因为他有这样一种性格,才能使我看到这位知恩报德的弟子在近十多年来学术与指挥方面的作为和成就。这次由他策划、主持的高峰论坛不仅召集了高等师范院校合唱教学第一线的指挥教授们参会,还将三所中国最高音乐学府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从事多年合唱教学的教授们请来,大家一起共商中国合唱与指挥教学的教育大计,这在中国合唱教学历史上是不多见的。这次论坛从其参会者的分量来看,可谓名副其实的高峰论坛。宝林做的这件事说小了是为大家搭建一个交流平台,说大了就是为中国合唱教育事业作出贡献。合唱教育界需要这种从全局着眼、为更多更广的受众面服务的胸怀以及不断努力探索的精神。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