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史的研究近年来逐渐升温,特别是一系列海外研究成果的引进,使越来越多的人将目光投向这一领域。但上海沦陷时期(1937.11~1945.8)史学的发展状况一直是研究的薄弱点,国内外迄今未见有全面或专门的成果出现。自2003年读博以来,导师就引导我关注有关沦陷时期上海史学发展状况的资料。通过近几年的史料收集整理工作,从最初的全面撒网到后来集中关注期刊史料,我逐渐对这段历史产生了兴趣,并拟定以“上海沦陷时期的史学”作为研究对象。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1937年11月,即中国开始全面抗战后第四个月,中国军队经过数月苦战,最终弃守上海,仓皇西撤。日军随后进驻,上海沦陷。沦陷初期,公共租界和法租界未被日军占领,时人称之为“孤岛”。1941年12月8日,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同日,驻沪日军向租界发起攻击并占领公共租界,此时的法租界名义上独立,实际也在日本控制之下,孤岛从此消失。
展开
——曾业英 研究员
抗战史的研究,学界重国统区,轻沦陷区;重抗日,轻亲日,重上层,轻基层。符静选择以上海沦陷时期的史学作为研究对象,兼论抗日史学与亲日史学,善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具有开拓的学术眼光与独到之见解。
——王奇生 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