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读史求识录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18067773
  • 作      者:
    蔡鸿生著
  • 出 版 社 :
    广东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内容介绍
  读史求识,脱俗求真,是陈寅恪先生的遗教。我虽然不敢淡忘,但践行不得力,成效微乎其微。难当然是难的。自从唐朝人刘知几提出“才、学、识”三字诀,治史的规格就被推上新台阶。到了近代,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中作出更具体的阐释:史识是讲历史家的观察力。做一个史家,需要何种观察力?这种观察力如何养成?观察要锐敏,即所谓“读书得间”。
展开
精彩书摘
  李嘉荣:在您的著作中很强调历史要知人论世,实践起来觉得很难,具体应该怎么落实?
  答:以前很多种说法,一种就是很大很空的,学历史就是要了解、掌握社会发展规律。社会发展规律看不见、摸不着,所以这个答案也好像不是很能让人信服。另外一个就是说学历史可以汲取经验教训,这个是常常讲,也许现在还这么说。谁都知道历史不可重复,历史是一次性的,所以历史是不可能复制的、不可能克隆的。既然这样,五百年前的那条经验教训,你五百年后都没有机会再撞到它,那还有什么用呢?这个回答也很难令人信服。如果说历史学的功能,高度浓缩的话,就是孟子说的“知人论世”。那么,按主观认识能力来说,无论“知人”还是“论世”,这两件都很难。老百姓都懂,知人知面不知心。遇到笑里藏刀,看得到他笑看不到刀,容易上当受骗。时代风云变幻莫测,在这种情况下,你要对时代有一个清醒的认识,那就更加复杂。历史专业可以说有利于知人论世,过去人类生活就是历史。所以讲历史很重要的一个就是时间的问题。一般时间分三段,过去、现在、未来,中外都这么说,罗马的奥古斯都、佛教和摩尼教都是三段,叫三际。冷静想一想,时间这三段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像平分一个东西吗?第一段是过去,第二段是现在,第三段是未来,时间这个概念实际状况不是这样。过去是很长的,现在一过就变成过去了,昨天21日,今天22日,21日已经成为过去了,我们现在是22日,明天是未来,照着明天来说22日就是过去了。然后这个未来也是很长,你知道这个未来终点在哪里?过去的起点你也不知道,谁也不知道过去的起点从哪里开始的。现在实际是衔接过去和未来的一条线,是变动的、短促的。现在立刻就变成过去。未来就是还没有来。
展开
目录
小引
上辑
历史研究要以人为本
史与思
宗教传播史方法论浅议
专门史与通识
“粟特人在中国”的再研讨
关于知、识、文的联系和区别
中国学术三名著
中国文化的海外媒介:华裔学者
避免架空立说
我们不提倡“速成”
精神产品和精神家园
下辑
仰望陈寅恪铜像
从手迹看心迹——读梁方仲教授听陈寅恪先生讲课的笔记
历史人物的后世造影——陈寅恪的武则天与郭沫若的武则天
中外交通史上的胡商与蕃客
宋代舶来品“海井”和“冷瓶”引发的思考
尼姑与中国文化
文化交流的“二西”眼界
文化交流的“回流”现象
文献解读与文化研究
治学片谈
附录访谈纪要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