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平生怀抱在新民:梁启超的历史教育思想与实践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4148971
  • 作      者:
    郑流爱著
  • 出 版 社 :
    教育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平生怀抱在新民:梁启超的历史教育思想与实践》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从更为纵深的历史学视角挖掘传统历史教育的价值追求,如何从更为广大的社会学角度探讨梁启超在历史教育方面的思想、实践与社会情境之间的互动关系,从而彰显这些历史教育的思想与实践对价值追求的回应,并实事求是地反思、总结梁启超历史教育思想与实践的历史意义与现实价值。因此,本研究在总结中国古代历史教育传统特质的基础上,分期梳理了梁启超历史教育思想与实践的具体表现、主要特征及其重要影响,在探求原委、辩证因果中总结梁氏“新史学教育观”的历史意义与现实价值。
展开
内容介绍
    新时期的历史教育正处于“过渡时代”,而百年前梁启超倡言“史界革命”、关注历史撰述、推重历史教育,仍然对今天的历史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郑流爱所著的这本《平生怀抱在新民——梁启超的历史教育思想与实践》从历史学、社会学、教育学、解释学等多重视角,梳理了中国古代的历史教育传统,并通过对梁启超的著述、当时的报刊杂志、后人的回忆录与研究论著等文献的检阅,探索本末流变,辩证因果关联,深入分析了梁启,超历史教育实践的主?方面,解读了梁启超历史教育思想的主要特征,阐述了这些实践与思想对近代历史教育转型的影响及其对民族认同、政治资鉴、文化涵养、实证思维、人格教育等问题的回应,从而实事求是地揭示了梁启超历史教育思想与实践的发展理路、历史意义与现实价值。
展开
精彩书摘
    以上“政治鉴戒”、“族群认同”、“文化涵养”、“人格培育”与“实证思维”五个方面的优良传统,反映了中国古代历史教育的价值取向。那么,如何历史与逻辑相统一地分析它们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现形式及历史影响?它们之间又是怎样新陈代谢的?此外,这五个传统在古代中国是否受到同等的重视?如果不是,其缘由何在?解决这些问题,是本研究的一大旨趣。
    近代以降,在西方坚船利炮的轮番攻击下,中国日益关河摇落、风雨如晦,专制政治也在欧风美雨的浸染下危如累卵,而与传统政治渊源甚深的历史教育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深刻危机。从实质上看,就是“政治鉴戒”、“民族认同”、“文化涵养”、“人格培育”、“实证精神”等价值观念处在了概念重建及内涵更新的历史关头。在这种情况下,一批身怀救国救亡理想的知识分子挺身而出,试图通过政治与文化的革新来挽救民族危亡,以使中华民族尽快融入近代世界。他们的所作所为促进了历史教育的近代化。这方面的杰出代表之一,就是梁启超。。
    梁启超(1873-1929),广东新会人,字卓如,号任公,别号沧江,笔名有哀时客、饮冰子、饮冰室主人、新民子、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少年中国之少年等,近代著名政治活动家、思想家、史学家和教育家。他一生经历了晚清与民国两个时期,业绩涵盖政治、学术两个方面,笔底波澜卷向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对近代中国的社会进步和文化教育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梁氏生前好友林志钧为其编辑《饮冰室合集》,并在序言中说:“知任公者,则知其为学虽数变,而固有其坚密自守者在,即百变不离于史,是观巳其髫年即喜读《史记》《汉书》,居江户草《中国通史》(此书未成,残稿尚在),又欲草世界史及政治史、文化史等。所为文如《中国史叙论》《新史学》及传记、学案乃至传奇、小说,皆涵史性。”若对“史性”一词稍加阐释,即无处不在的历史穿透力、历史意识和历史感。这是梁氏为学的特征所在。
    这种特征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今天我们耳熟能详的“历史”、“历史学”、“(中)国史”、“历史教育”等词汇,都与梁启超有着深刻的渊源。1899年,梁启超在《东籍月旦》里向国人介绍日本书籍时,着重介绍了“历史”类书籍,“历史”一词被大量引用。他在1902年所著的《新史学·史学之界说》里首次使用“历史学”一词。而1922年出版的《中国历史研究法》里首次出现“历史的教育”一词。
展开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山高水深闻古踪——古代中国与历史教育
第一节  讲古教育
第二节  史官教育
第三节  儒家教育
第四节  经史教育
一、经学教育的确立与史学教育的发生
二、史官教育的衍变与国史撰修的定型
第五节  鉴戒教育
一、国史撰修中的历史教育
二、私塾蒙学与通俗教育中的历史教育
三、方志与家谱中的历史教育
第六节  实学教育
一、前清历史教育的求实倾向
二、晚清历史教育的求变取向

第二章  未学英雄先学道——个人成长与历史教育
第一节  新会岛民
第二节  科举神童
第三节  康门弟子

第三章  誓起民权移旧俗——变法维新与历史教育
第一节  变法时务
一、创办学会
二、办报著述
三、执教学堂
第二节  以史论政
一、反思历史教育
二、以史论为政论
三、古今中西会通
四、进化史观发萌
第三节  风气开新
一、变法维新
二、民权革命
三、旧学新知

第四章  更揅哲理牖新知——新民思想与历史教育
第一节  新民之史
一、倡导新民教育
二、发起史界革命
三、探索新史著述
第二节  民族主义
一、“民族”与“爱国”
二、“进化”与“文明”
三、“淬厉”与“采补”
第三节  史界革命
一、国民之明镜
二、史界之革命
三、笔锋之魔力

第五章  著论求为百世师——著述讲学与历史教育
第一节  厚德载物
一、讲学活动
二、著述思想
三、社会活动
第二节  人格教育
一、历史人格
二、文化共业
三、化合方法
第三节  新史典范
一、历史意义之认识方面
二、历史著述之理论方面
三、历史研究之方法方面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