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书写民族音乐文化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6925461
  • 作      者:
    陈铭道主编
  • 出 版 社 :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作者简介
    陈铭道,四川成都人。1966年到四川省西昌市阿七人民公社插队;1972年到西昌市文工团工作;1978年考入西南大学音乐学院:1982年考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1984年到中国音乐学院工作;1987年任《中国音乐》副主编;1989年辞职,到美国匹兹堡大学音乐系留学;1992年回国,到中国音乐学院工作,历任音乐学系副主任、系主任等职;2003年获文化部“区永熙优秀音乐教育奖”;2004年1月评为博士研究生导师;2005获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08年获北京市政府民族团结奖。
展开
内容介绍
    承认音乐是一种文化现象,并不等于只研究文化。音乐研究将永远是民族音乐学的生命线;音乐、文化相互依存,缺乐则文化无附,无文化则乐将不存。“书写民族音乐文化”应该是研究、书写每一种音乐活动与文化单元、音乐现象与社会背景之间的关系。该书是由十篇文章组成的论文集。其中八篇文章讨论书写音乐文化的基本学理,两篇讨论文本。阐述了民族音乐学在中国的发展概况,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展开
精彩书摘
    举国上下一片“红海洋”,全民学习样板戏,三百余年历史的昆剧作为一个不合时宜的剧种,其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封资修剧目自然适应不了文化革命的需要,在这样的社会环境里,它的边缘化似乎“合理”。不仅是革命社会没有它的空间,地方政府的工作范畴中没有它的空间,一度以《十五贯》走红全中国的周传瑛及其浙江昆剧团在此也觉得无所适从。
    “改革开放”带给中国社会最大冲击力的就是经济发展、市场开放,剧团在摆脱“十年动乱”阴影而复出不久,便遇到了传统艺人、传统剧目、传统剧团怎样在新的市场经济体制下生存。老艺人逐渐告别舞台,新演员逐渐加人流行艺术的“走穴”行业,当地政府财政对艺术的拨款紧缩,极为有限的剧团年度开支根本维持不了昆剧演员们的基本生计,借着时称“国剧”京剧的脸面,默认“京昆”合并的现实,艰难曲折地维护着“昆”(“剧”字已经消失了)的牌子。不仅是叱咤风云的浙“昆”如此,全国各地的“昆”也都类似。
    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整个社会生活水平提高了,艺术活动逐渐进人了人们生活方式之中,全国各地建立曲社犹如雨后春笋,进入古典高雅的曲社学习精深优美的词乐曲唱蔚然成风风,古装身段、吟词诵曲变成了白领阶层的高级时尚。历时十小时全本《长生殿》是针对特定社会阶层的一项艺术活动,需要连续观看三场的全本《长生殿》是那些不仅有钱和有闲,而且有文化、有品位和有心境人群的生活方式。昆剧在特定社会环境中物色到了特定阶层的受众,同时也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3.特定机制
    昆剧在历史上的第一次兴盛,是在上述历史和社会环境下,魏良辅的“水磨调”演唱的《曲律》规范,洪升和汤显祖及其他作家的大量举世之作,以及文人指导下的昆曲家班的频繁表演综合而成。它的第一次危机,直接导致的原因可能是满人君王喜爱进京的徽班,流行时尚的京剧以板腔体的风格及其自由流派取代了过于“拘泥”文字韵律、似乎“僵化”的雅部昆剧。
    除了京剧表演和音乐风格的冲击作用,特别需要提及的是,乾隆皇帝个人青睐京剧在其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展开
目录
前言/1
作者简介/1
论中国音乐民族志书写风格的当代转型及思维特征/1
体验与应验——田野中的音乐民族志构建/35
在中性化中书写民族音乐文化/71
古城往事“戏窝子”——人类学的启发/99
似花还似非花——音乐民族志写作的变化/1 25
论音乐文化诗学:一种音乐人事与文化的研究模式及其分析/1 47
民族音乐学:本土语境中的学科建构问题/1 88
关于民族音乐学论文书写目的之思考/193
写写文化——用零散琐碎平面絮语针对并围绕写文化进行一番叙事与修辞/2]8
什么是音乐文化/244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