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国上下一片“红海洋”,全民学习样板戏,三百余年历史的昆剧作为一个不合时宜的剧种,其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封资修剧目自然适应不了文化革命的需要,在这样的社会环境里,它的边缘化似乎“合理”。不仅是革命社会没有它的空间,地方政府的工作范畴中没有它的空间,一度以《十五贯》走红全中国的周传瑛及其浙江昆剧团在此也觉得无所适从。
“改革开放”带给中国社会最大冲击力的就是经济发展、市场开放,剧团在摆脱“十年动乱”阴影而复出不久,便遇到了传统艺人、传统剧目、传统剧团怎样在新的市场经济体制下生存。老艺人逐渐告别舞台,新演员逐渐加人流行艺术的“走穴”行业,当地政府财政对艺术的拨款紧缩,极为有限的剧团年度开支根本维持不了昆剧演员们的基本生计,借着时称“国剧”京剧的脸面,默认“京昆”合并的现实,艰难曲折地维护着“昆”(“剧”字已经消失了)的牌子。不仅是叱咤风云的浙“昆”如此,全国各地的“昆”也都类似。
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整个社会生活水平提高了,艺术活动逐渐进人了人们生活方式之中,全国各地建立曲社犹如雨后春笋,进入古典高雅的曲社学习精深优美的词乐曲唱蔚然成风风,古装身段、吟词诵曲变成了白领阶层的高级时尚。历时十小时全本《长生殿》是针对特定社会阶层的一项艺术活动,需要连续观看三场的全本《长生殿》是那些不仅有钱和有闲,而且有文化、有品位和有心境人群的生活方式。昆剧在特定社会环境中物色到了特定阶层的受众,同时也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3.特定机制
昆剧在历史上的第一次兴盛,是在上述历史和社会环境下,魏良辅的“水磨调”演唱的《曲律》规范,洪升和汤显祖及其他作家的大量举世之作,以及文人指导下的昆曲家班的频繁表演综合而成。它的第一次危机,直接导致的原因可能是满人君王喜爱进京的徽班,流行时尚的京剧以板腔体的风格及其自由流派取代了过于“拘泥”文字韵律、似乎“僵化”的雅部昆剧。
除了京剧表演和音乐风格的冲击作用,特别需要提及的是,乾隆皇帝个人青睐京剧在其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