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形而上学的逻辑基础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0168401
  • 作      者:
    (英)迈克尔·达米特(Michael Dummett)著
  • 出 版 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迈克尔·达米特,1925-,是英国牛津大学的哲学教授,当代著名语言哲学家和逻辑学家,弗雷格研究专家。他在牛津大学接受教育,在那里几乎度过了他的整个学术生涯。直到1992年退休他一直是牛津大学威克汉姆逻辑学教授。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他发表了大量的论文,一系列专著和两部论文著,主要有:《弗雷格的语言哲学》、《弗雷格哲学的解释》、《数学的逻辑基础》、《分析哲学的起源》等。
展开
内容介绍
  《当代世界学术名著:形而上学的逻辑基础(中文修订版)》是达米特的代表性著作,它最为系统地反映了作者哲学思想的全貌。全面阐述了意义,真与反实的论等问题。从弗雷格的意义理论出发,作者阐发了弗雷格的涵义和指称的概念,对弗雷格关于涵义与指称区别的论证做了进一步的辩护,批判了真值条件意义理论,提出了辩护主义的意义理论以及意义理论的显示原则、交流原则,试图把应用于数学领域的直觉主义逻辑方法推广到日常语言领域,解决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争论问题,以奠定其哲学理论的逻辑基础。
  《当代世界学术名著:形而上学的逻辑基础(中文修订版)》涉及的哲学理论博大精深,其主要观点大胆而深刻,颇有争议而极具原创性,是学界公认的一部相当重要的著作,是20世纪哲学的真正高水准的成果之一。
展开
精彩书摘
译者前言<br>  迈克尔&#8226;达米特(Michael Dummett,1925—)是英国牛津大学的哲学教授,当代著名语言哲学家和逻辑学家,弗雷格(Frege)研究专家。他在牛津大学接受教育,他的整个学术生涯几乎都是在那里度过的。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他发表了大量的论文和一系列专著,主要有:《弗雷格的语言哲学》(1973),《弗雷格哲学的解释》(1981),《数学的逻辑基础》(1991),《分析哲学的起源》(1993a),等等。《形而上学的逻辑基础》(1991c)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这部专著最为系统地反映了达米特的哲学思想的全貌,全面阐述了意义、真与反实在论等问题。以下分三个方面介绍达米特在这部著作中阐述的思想和理论。<br>  一、意义理论<br>  继承牛津日常语言学派的传统,达米特逻辑哲学研究的中心是意义理论。作为一位弗雷格研究方面的专家,他对意义的探讨开始于弗雷格的意义理论模型。这个模型的基本思想是,一语句的涵义(内容)是由其真值条件给出,并由其构成式的结构显示出来的。在他看来,如此阐释的涵义如果说有助于阐明语言实践的话,那么这些真值条件知识就必须通过阐明其使用中显示的特征而归给语言使用者。这就暗示我们把对真值的分析深入到语言实践中的断定句式的显现,从而抛弃经典的真值条件意义理论,代之以一种较弱的真。达米特的这种考虑促使他把涵义重构为由这种较弱的真给出的。按照这种思路来重新整理弗雷格的意义理论,这是达米特意义理论的基本出发点。在他看来,数学中的直觉主义为我们用数学语言来重构意义理论提供了一个范例,而他的研究方案是把这种数学语言中的范例推广到日常语言中去。他进一步论证说,这样一种重构的意义理论必然要扬弃实在论所捍卫的经典语义学和真值条件意义理论,确立一种语义学形式的反实在论,以解决关于物质世界、他人的心灵以及过去的事件等长期争论的问题。<br>  形而上学的逻辑基础译者前言以弗雷格的意义理论为出发点,达米特的意义理论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一个部分是意义理论的核心,由指称理论和涵义理论构成,另一个部分是其补充部分,即语力理论。[英]迈克尔&#8226;达米特:《什么是意义理论Ⅱ》,载《哲学译丛》,1998(2)——译者注;本书所有脚注内容均为译者注。同弗雷格一样,他也区分了涵义(sinn)和指称(Bedeutung)。“sinn”英译是“sense”, “Bedeutung”译名较混乱,通常译作“reference”,也译作“designation”,“designatum ”,“nominatum”,有时也译作“meaning”。这就产生了混淆,弗雷格的一些同时代人,包括罗素(Russell),用“meaning”作为“sinn”的英译,这很可能是因为他假定,对应于“sinn”的概念是认知意义的概念。王路在《弗雷格思想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一书中对此做了澄清。在达米特看来,一个表达式的“指称”是该表达式所指示或所应用的对象。一个表达式的“涵义”是该表达式表示那个指称的方式。例如,古人以为“晨星”和“暮星”是两颗不同的星,后来发现是同一天体即金星。这两个表达式有同一个指称,但表示那个指称的方式亦即涵义是不同的。涵义和指称的区别有助于说明由恒等的陈述句引出的认知之谜。“晨星是暮星”和“晨星是晨星”这两个陈述句都是真实的,但有不同的认知意义,因为前者是有信息内容的,而后者只是空洞的同语反复。这种认知意义上的区别不能仅仅用表达式的指称来说明,因为它们的指称相同;然而,它可以根据涵义的不同自然而然地加以说明。“晨星”和“暮星”这两个词在第一个陈述句中以不同方式表示指称而有不同涵义,而在第二个陈述句中则没有这种区别。<br>  在达米特的方案中,涵义和指称理论显然是意义理论的核心,而它讨论得较多的是涵义。See Routledge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Edward Craig ed. Routledge,1998.Vol3.
展开
目录
导言 关于实在论的形而上学争论

第一章 语义值
第一节 意义理论与逻辑学的区别
第二节 模型论
第三节 直接说明
第四节 内在解释
第五节 陈述值
第六节 意义理论的中心概念
第七节 语义理论的诸类型
第八节 经典语义学

第二章 推理与真
第一节 真是逻辑学的外显概念吗?
第二节 哲学的推论
第三节 多种绝对真值
第四节 断定的内容与成分的涵义
第五节 概率的衰减
第六节 什么是真?
第七节 如何说明逻辑常项?
第八节 内在解释的重要意义
第九节 一种反对意见

第三章 各种真理论
第一节 各种意义理论
第二节 真与(T)图式
第三节 存在自然语言的非经典逻辑吗?
第四节 关于命题的知识与关于语句的真的知识
第五节 作为自然语言逻辑的经典逻辑
形而上学的逻辑基础
第六节 模糊性
第七节 二值性
第八节 关于“确定地”这个副词
第九节 语义刻画对代数刻画

第四章 意义、知识与理解
第一节 意义与知识
第二节 语言的社会特征
第三节 个性化语言与方言
第四节 作为一种理性活动的言说
第五节 理解与知识
第六节 外显的知识与隐含的知识
第七节 意识
第八节 语词和语句
第九节 知识的内容及其显示
第十节 个性化语言与共同语言

第五章 意义的成分
第一节 适度的意义理论
第二节 作为一种意义理论中心概念的真
第三节 涵义、语力和语气
第四节 涵义与指称
第五节 关于如何的知识与关于什么的知识
第六节 命题知识归于和谓述知识归于
第七节 指称、涵义与适度
第八节 弗雷格关于涵义的原则
第九节 作为意义理论基础的语义理论

第六章 真与各种意义理论
第一节 谓词的涵义是函数吗?
第二节 涵义决定指称
第三节 一种意义理论的语义基础
第四节 框架理论
第五节 真概念及其定位
第六节 一个非结论性的检测案例
第七节 一种暂时性的结论

第七章 真概念的起源及作用
第一节 真的根概念
第二节 真概念是如何偏离正确性概念的
第三节 真与一个断定的用意
第四节 真与演绎推理

第八章 对演绎的辩护
第一节 逻辑规律
第二节 对逻辑规律的辩护与批判
第三节 关于基本规律的争论
第四节 哲学家对辩护的关注
第五节 演绎推理扩张我们知识的能力

第九章 循环、一致与协调
第一节 对逻辑规律的任何辩护必定是循环的吗?
第二节 逻辑规律需要任何辩护吗?
第三节 逻辑规律易受批判吗?
第四节 协调与逻辑常项
第五节 保守扩张

第十章 整体论
第一节 组合性
第二节 整体论的一个实例
第三节 整体论和逻辑规律
第四节 全局性的整体论
第五节 另一种形式的全局性整体论
第六节 不可逃脱性

第十一章 逻辑规律的证明理论辩护
第一节 自我辩护规则
第二节 协调性要求
第三节 自我辩护的引入规则
第四节 第二级的证明理论辩护
第五节 什么是引入规则?
第六节 第三级的证明理论辩护

第十二章 基本假定
第一节 基本假定似乎合理吗?
第二节 析取
第三节 条件句
第四节 全称量词
第五节 概述

第十三章 稳定性
第一节 消去规则
第二节 向下的辩护程序
第三节 稳定性要求
第四节 否定
第五节 对经典否定式的一些最终评论

第十四章 真值函项意义理论
第一节 公认的逻辑规律何以受到批判?
第二节 批判一种语义理论
第三节 二值语义学
第四节 多值语义学
第五节 维特根斯坦
第六节 意义和知识
第七节 真与真的识别
第八节 基本词汇
第九节 不可判定陈述
第十节 候选者

第十五章 实在论与意义理论
第一节 弱还原论与强还原论
第二节 实在论是什么?
第三节 朴素实在论
第四节 现象主义
第五节 去引号
第六节 非经典逻辑常项的辅助用法
第七节 反实在论意义理论
第八节 形而上学与意义理论
第九节 何为正确的意义理论?
第十节 实在论者的反驳
第十一节 上帝的全知

索引
第1版译后记
修订版译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