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是马克思花费40年,阅读1500种书籍,整理400余本笔记的心血之作。被译为70余种文字,全球累计销售20亿册。此书头一次深刻地分析了资本主义商品生产、流通和分配,揭示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比如生产资料的私有制与产品社会化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它导致经济危机周期性地复发。此矛盾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无法得到根本解决。
《资本论》还阐述了商品生产、交换、分配的根本规律,对当代经济有重要价值。如“中国首善”陈光标倡言的:“中国企业家不放重读《资本论》,国家和企业做大做强、可持续发展的秘密都在这本书里。”
《资本论》邀请资深专家对原著进行删节,在缩减篇幅的同时,充分保留了原著思想中的精华部分,以及完整的体系。此外,本书还选配360幅传世名画、大师摄影等插图,在贴近原著思想的基础上,让大家可以更愉悦地阅读。
然而,转化为可变资本的那些货币资本,也就是预付给工人工资的那部分货币,在货币流通本身中,还是起着重要的作用的。原因在于工人阶级不得不挣一文吃一文,从而也就不能提供给产业资本家任何长期的信贷,这样,各个产业部门的资本周转期虽然有差别,但是可变资本却要在某一短期内,例如一周,不仅在比较迅速地反复的期限内,而且同时会在社会的无数不同地点,以货币形式预付,而且这个期限越短,通过这个渠道一次投入流通的货币总额相对来说也就越小。在每个进行资本主义生产的国家,以这种形式预付的货币资本,在总流通中都有一个在比例上占有决定意义的部分;而且由于同一个货币在流回起点之前,要流过各种渠道,因此,作为无数其他的营业的流通手段来执行职能时就更是这样。
第Ⅰ部类的不变资本
现在留下还需要研究的是第Ⅰ部类的不变资本即Ic。这个价值等于在第Ⅰ部类的商品产品中再现的价值,也就是在这个商品量的生产上所消费的生产资料的价值。这个再现的价值并不是在第Ⅰ部类的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而是在当年以前就已经作为不变的价值,作为生产资料既定的价值,进入这个生产过程的。它现在仍然存在于第I部类中没有被第Ⅰ部类吸收的那部分商品量中。因而,按之前的例子就可以这样来讲,就是仍然保留在第Ⅰ部类的资本家手中的这个商品量的价值等于他们的全部年商品产品价值的2/3。在第Ⅰ部类,全部商品产品由生产资料,也就是由建筑物、机器、容器、原料和辅助材料等等构成。因此,其中用来补偿这个部门所使用的不变资本的那一部分价值,仍然能够以它的实物形式立即重新作为生产资本的组成部分去执行职能。如果它进入流通,那也只是在第Ⅰ部类内部流通。在第Ⅰ部类,一部分实物形式的商品产品由该部类的生产者本人用以个人消费而消耗掉,而在第Ⅰ部类,一部分实物形式的商品产品却由它的资本主义生产者在生产中消费掉。
第Ⅰ部类的不变资本,由各种大量的不同资本群构成。它们被分别投入到生产不同的生产资料的生产部门,有若干被投入铸铁厂,有若干被投入煤矿等等。每个这种资本群或每个这种社会的群资本,又由许多大小不等的能够独立执行职能的各个单个资本构成。我们首先假设某一个社会资本,比如说为7500(可以用百万等等来表示),可以分成不同的资本群;价值7500的社会资本分成各个特殊的部分,其中每个部分都分别被投入到各个特殊的生产部门;投入到每个特殊生产部门的那部分社会资本价值,按照它的实物形式,部分地由各特殊生产部门所使用的生产资料构成,部分地由它们的经营所必需的、具有相应的熟练程度的劳动力构成,而且这种劳动力由于分工,并由于它在每个个别生产部门承担的劳动的特殊性,而变得各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