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古诗情怀》——读诗词曲赋,抒胸中丘壑
解读毛泽东终生不渝的古诗情怀,展现伟人涉笔成趣的语言艺术
英国著名传记作家菲利普·肖特曾说过:“毛对诗歌的热爱,使他在东山高级小学堂的那段青少年时期的生活格外有光彩,而且这种爱好继续伴随他度过了以后所有动乱不安的岁月……”
《毛泽东的古诗情怀》:毛泽东创作的古诗词,以及在文章和讲话中引用古典诗文的数量之多、范围之广、运用之妙都是前无古人的。同时,他还古为今用,赋予传统文化以新意和时代气息。阅读本书使读者在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领略到伟人独特的语言艺术,在经典中获得文化浸润和精神升华。
毛泽东与杨开慧的爱情,平凡而伟大。毛泽东爱杨开慧,爱得深沉而博大;杨开慧爱毛泽东,爱得执著而坚定。
杨开慧是毛泽东授业恩师杨昌济的女儿,比毛泽东小八岁。在湖南一师读书时,由于毛泽东常到杨昌济家请教学问,便与杨开慧相识。
1918年,杨昌济全家迁居北京。不久,毛泽东和萧子升等人也因为组织赴法勤工俭学事宜来到北京。这是毛泽东第一次来北京。正是在这里,在这年的冬天,他与杨开慧确立了恋情。在公园和故宫广场上,在北海垂柳和湖畔,都留下了他们欣赏美景、享受初恋美好爱情的身影。1920年冬,两人结为夫妻。
然而,作为一个革命者,就注定了毛泽东不可能像一个平凡人那样充分而安稳地享受这份爱情。1921年春夏之交,因要到沿洞庭湖的岳阳、华容、南县、常德、湘阴等地进行社会调查,毛泽东不得不与杨开慧暂时分别。在离别的这段时间,新婚不久的毛泽东十分想念妻子。于是就有了目前我们所能见到的毛泽东写作时间最早的一首词,也是唯一一首纯粹描写爱情的《虞美人·枕上》:“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夜长天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晓来百念都灰尽,剩有离人影。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如果说这次离别是短暂的,这首思念爱人的词是缠绵的话,那么,1923年12月末的离别则是永久的,此时已成为职业革命家的毛泽东所作的《贺新郎·别友》则充满了昂扬激越的情感。
适时,已经进入中国共产党领导核心的毛泽东接到中央通知,旋即由长沙转道上海赴广州帮助孙中山筹备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商谈国共合作的大事。这天拂晓,杨开慧在长沙小吴门外清水塘边为毛泽东送行。三年的夫妻生活,常使这对夫妻聚少离多,行色匆匆。望着开慧那冷清的眼泪和两个嗷嗷待哺的孩子,毛泽东再也压抑不住感情,一首《贺新郎·别友》就这样一气呵成:“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知误会前番书语。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和汝。人有病,天知否?
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凭割断愁丝恨缕。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重比翼,和云翥。”
词的上阕,塑造了一个对丈夫一片深情和对他从事的事业无比支持的贤淑妻子的形象。“挥手从兹去”出自唐代诗人李白《送友人》中的“挥手自兹去,萧萧斑马鸣”一句,开宗明义地点明了离别的主题。接下来,诗人以一个“堪”字抒写了与妻子凄婉离别的难舍情绪。
然而,杨开慧毕竟是深明大义的奇女子,她理解丈夫从事的革命事业的重要性,于是便“热泪欲零还住”,强烈压抑住自己的感情,赢得了诗人“算人间知己吾和汝”的称赞和信赖。词的下阕,在描绘送别的场景后,诗人一改上阕难分难舍的儿女情怀,以“凭割断愁丝恨缕。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重比翼,和云翥”几句如狂飙突落的豪情之作表达了对革命胜利后夫妻再次欢聚的美好愿望和坚定信念。
《贺新郎·别友》一扫之前《虞美人·枕上》的凄凉柔美,虽有夫妻分别的惆怅与悲戚,但更多的是要“割断愁丝恨缕”去澄清寰宇、开创一个清平世界的豪情壮志,是毛泽东诗词“偏于豪放,不废婉约”的代表之作。因此,诗人摘用“挥手从兹去”并无颓废之意,而是要果断斩断情思,为中国的革命事业而奔走。这与李白政治失意后宦游落拓相比,其境界不知高上几多。陈晋评说这首词是“健笔写柔情,婉约透豪放;没有脂粉气,却是情意长”,可谓精妙之论。
这里,顺带说些与此词无关的事。毛泽东走后,杨开慧在精心照顾老小的同时,还在领导着以板仓为中心的地下斗争。1930年,湖南军阀何健把杨开慧抓了起来,逼她与毛泽东断绝关系。这位外表柔弱但却无比坚强的女子拒绝了这条唯一可以给她带来生路的选择,毅然走向了刑场。牺牲前,她只是很从容地说了一句话:“死不足惜,但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听到开慧牺牲的消息时,毛泽东泪流满面,也说了一句话:“开慧之死,百身莫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