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共产党与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创新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1548912
  • 作      者:
    洪认清著
  • 出 版 社 :
    厦门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洪认清,男,2002年6月在北京师范大学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福建省第一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带头人,厦门理工学院教授。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共产党与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创新》由洪认清所著,本书研究、阐述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接受与传播、毛泽东思想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邓小平理论对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创新、科学发展观引领下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创新与发展、中国共产党若干重要决策与马克思主义史学创新、中国共产党推进党史工作科学化的发展历程和基本经验、中国共产党引领新时期学者创新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二节  苏联史学的输入与20世纪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
  苏联史学作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也送来了以苏式唯物史观为指导的苏联(苏俄)史学。苏联史学的输入在中国学术界产生了热烈回响。特别是1938年传到中国的《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在几代马克思主义学人思想中打上了深深烙印。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政治上的一边倒,全面学习苏联史学的新高潮兴起。60年代初中苏关系恶化后,中国学者转而对苏联“修正主义史学”进行集中批判。80一90年代初,普及苏联历史知识和总结苏联改革经验教训成为中国学术界的热点。苏联解体后,中国学者对苏联史学的功过是非进行了全面总结。
  一、苏联史学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十月革命后,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看到了未来社会的新希望,开始关注苏俄马克思主义理论。李大钊1918年开始在《新青年》等刊物上陆续撰文热情歌颂十月革命,宣传自己的马克思主义观。1920年在上海创刊的《少年世界》和《共产党》月刊上发表了一批关于苏俄的文章。如:《少年世界》第7期译载列宁《伟大的创举》中的一部分,题为《李宁对于俄罗斯妇女解放的言论》。《共产党》月刊第一号译载列宁《俄共(布)中央委员会的报告》,题为《俄罗斯的新问题》。
  (一)二三十年代苏联史学理论引入及俄国史研究第一次高潮的兴起
  20年代开始苏联史学理论被译介到中国。1923年,瞿秋白在上海大学编写了《现代社会学》讲义,第一次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宣传和介绍。讲义是在对布哈林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著作加以批判、消化、吸收,经过选择、鉴别而写成的。1929年开始,上海一些书店先后出版了布哈林的《唯物史观与社会学》。西洛可夫、爱森堡等著的《辩证法唯物论教程》1931年在苏联出版,1932年李达、雷仲坚将其从13译本转译成中文版,至1935年印行了第3版。米丁主编的《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上册)中译本也于1936年出版。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学界展开了长达十年之久的中国社会史论战。苏联东方社会经济形态史论在这一期间被大量介绍到中国。1928年苏联中国问题研究所出版了马扎亚尔的《中国农村经济研究》,该书认为中国自氏族制度瓦解后,直到西方列强入侵之前,都是处在亚细亚生产方式阶段。1931年--戈德斯指出,亚细亚生产方式只是马克思在读到摩尔根《古代社会》之前的
  4“假设”。1934年,科瓦列夫发表了《关于奴隶社会的几个问题》。得出了亚细亚生产方式是东方“奴隶制变种”的见解。①关于中国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性质,苏联学者也提出种种观点。1937年何干之在上海生活书店出版《中国社会史问题论战》,系统介绍了苏联学者关于亚细亚生产方法、中国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各种见解及其对中国社会史论战的影响。②
  1932年中国国民政府同苏联恢复外交关系,推动30年代介绍研究苏联问题的第一次高潮的到来。1930年建立俄事研究会,创办了专门刊物《俄罗斯研究》月刊。1935年成立了中苏文化协会,1936年创办中苏文化杂志社,还出版《中苏文化》月刊和中苏文化研究丛书。抗日战争期问,由中苏文化协会创办的《中苏友好》杂志,有多篇文章介绍包括苏联史学在内的苏联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情况。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早期先进知识分子和共产党人与马克思主义史学中国化的发端
第一节  中国早期先进知识分子和共产党人对唯物史观的传播
第二节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早期形态

第二章  毛泽东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创新
第一节  毛泽东对史学工作的理论和方法指导
第二节  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阐发
第三节  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方法的创新

第三章  邓小平理论对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第一节  邓小平关于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新论述
第二节  邓小平与《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第四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视域下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创新
第一节  江泽民对历史教育理论的创新
第二节  江泽民对历史经验的总结与借鉴

第五章  科学发展观引领下中国共产党的史学理论创新
第一节  胡锦涛关于历史学习问题的新阐释
第二节  胡锦涛对历史经验的运用及对历史智慧的汲取

第六章  苏联史学传播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的影响
第一节  延安时期苏联史学的传播及其影响
第二节  苏联史学的输入与20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

第七章  中国共产党指引马克思主义史学创新的方向
第一节  20世纪前半期马克思主义史学中国化的路径
第二节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区域特色的形成
第三节  新时期的思想解放运动与史学界的学术创新
第四节  改革开放以来干部历史教育的创新

第八章  中共历史学家对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创新问题的理论探索
——以刘大年、胡绳、龚育之为例
第一节  刘大年对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创新问题的思考
第二节  刘大年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科学化问题的探索
第三节  胡绳在新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创新观
第四节  龚育之对中共党史学术创新问题的理论探索
结束语 中国共产党与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创新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