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周易开讲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1789094
  • 作      者:
    张善文著
  • 出 版 社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编辑推荐
  中华五千年经典文化的魅力——哲学之精妙,文学之灿烂,史学之辉煌,在这十三《十三经开讲:周易开讲》中作出了简明生动的展示。
展开
内容介绍
  “十三经”包括《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公羊传》、《毂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十三部儒家经典,其内容博大精深,是中国优秀文化宝库中最为精粹的典籍,对中华民族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十三经开讲”以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这十三部典籍,旨在向广大读者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的历史文化。丛书沿袭“开筵讲习”的传统,力求遣词平白,用语轻松,于平淡通俗中展示“十三经”深永奥雅的学术精神,故日“开讲”。
  《周易开讲》一书尽量用轻松易懂的语言讲叙有关《周易》的主要问题。先叙《易》为“群经之首之所以然,继而逐次述及《周易》经传的基本内涵、卦象旨趣、研读重点、占筮条例、历代易学,以及当今治易的热点和研究走向等。撰述的角度和宗旨有二:一是为初学者提供某些可供参考的入门之道;二是欲与学术界同遘共商《周易》的经学思想,以效古人“朋友讲习”的传统治学意义。
展开
精彩书摘
  合以观之,汉代《周易》象数学涉及的易学领域是多方面的,众多易家在研《易》过程中所创立的易学条例是至为丰富的。从西汉“卦气”学说的开创,占筮术的更革,到东汉“爻辰”、“升降”说的兴起,以至卦变、爻变说的不断发展,用象方式的大幅度衍扩,组成了两汉四百多年间《周易》象数学说的宏大规模。这期间,出现了许多对易学史发生重大影响的易学家,如孟喜、焦延寿、京房、郑玄、荀爽、虞翻等,他们创立的“四正卦”、“十二辟卦”、“七十二候配卦”、“八宫卦”、“世应”、“世卦起月例”、“飞伏”、“八卦六位”、“爻辰”、“升降”、“卦变”、“爻变”、“互体”、“纳甲”、“旁通”等重要易例,不但影响了《周易》研究的内容与方法,甚至对中国古代科技(如天文、历法、气候学、医学、化学等)均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遂使汉易象数学具备了丰富而深沉的内涵,蔚为中国古代文化、思想、学术史上至为辉煌灿烂的一个特殊历史时期。
  当然,从《周易》学说本身的特点来看,对汉易象数学的整体评价则是颇为复杂的一个问题。《易》之为书,原本于象数,其八卦、六十四卦之象,阴阳奇偶之数,实是《周易》哲学体系中不容忽视的最本质的内容。因此,汉代易家注重于《周易》象数的研讨,凡所阐说《周易》经传,必不离象数,无疑有值得肯定的一面。然而,《周易》六十四卦之象又是完整的象征哲学,决非游散无归的外在喻象;而《周易》的象数正是全然建立在“象征”基础上的特殊的哲学形态,也决非“谶纬”、“术数”之学所能比拟。由于时代学术风气的影响,以及易家的师承和治学方法的拘泥板滞,也不可避免地给汉易象数学带来许多执泥卦象、杂入术数的弊病,甚至使《周易》学说支离破碎而误入歧途。这种弊病,在东汉末虞翻所建立的一套易学体系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严重,形成几乎笼罩整个学术界的积淀了数百年的治《易》习气。于是,三国时期,以“扫象数,阐玄理”为宗旨的王弼易学的崛起,便成为势不可阻的历史必然。
  ……
展开
目录
《十三经开讲》修订版弁言
总序
前言
第一章 易为群经之首
第一节 从六经之名说起
第二节 群经次第最初未臻一致
第三节 周易冠居群经之首
第四节 易居群经之首的意义与影响

第二章 古代圣人精心共刨的杰作
第一节 周易包含的内容
第二节 周易的命名之义
第三节 周易的作者及其时代
第四节 周易的性质

第三章 周易的卦象之谜
第一节 阴阳二画之象
第二节 八卦之象
第三节 六十四卦之象
第四节 三百八十四爻之象
第五节 卦辞之象
第六节 爻辞之象

第四章 六十四卦次序及卦名的寓意
第一节 六十四卦的卦序
第二节 上经的排列理绪
第三节 下经的排列理绪
第四节 六十四卦命名的寓意叙要

第五章 迈进周易哲理的殿堂
第一节 刚强劲健的中国龙
第二节 柔顺的大地之母
第三节 走向通泰的美盛前景
第四节 没有句号的人生进取

第六章 智者的传述
第一节 追述作易渊源
第二节 阐明易之大旨
第三节 展示治易途径

第七章 蓍草演出的性命之理
第一节 蓍草的传说与周易的占筮功用
第二节 周易占筮的基本程序
第三节 易筮的占断法式及其流变

第八章 汉代易学的盛况
第一节 汉代易学盛兴之概貌
第二节 西汉时期的易学流派
第三节 东汉时期的易学发展
第四节 两汉象数易学的要例

第九章 王弼易学的时代精神与历史意义
第一节 王弼易学的世界观
……

第十章 宋代易学的哲理趋势
第十一章 元明清易学的主要特色
第十二章 周易与当代世界之忧患
第十三章 周易热及易学研究之走向
后记
修订版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