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日:“中庸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而平常之理,乃天命所当然,精微之极致也。惟君子为能体之,小人反是。”
怀信按:君子,品德高尚,受人尊敬之人。庸,同“用”,郑玄于《目录》所释不误,此则非。中庸,即用中,古语倒言之,是为了强调宾语“中”。用中,即所谓执其两端而用其中,中指两端之中央。执其两端而用其中,即在明本末的基础上把握标准,做到恰到好处,无过无不及。这里《中庸》作者是借孔子语“中庸”,以解释并宣传自己的“中、和”思想。反,谓不由其道。反中庸,即不用中。不用中则用两端、走极端,与用中相反,所以说反中庸。中非平常之理,亦非天命所当然,朱说非是。
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
郑玄日:“君子而时中者,其容貌君子而又时节其中也。”
朱熹日:“君子之所以为中庸者,以其有君子之德,而又能随时以处中也。”
怀信按:“君子”同上,指品德高尚,受人尊敬的人。之,结构助词,非“之所以”之谓,朱说误。也,表示原因。君子之中庸也,意思是因为君子用中。而,犹能。时,时时、经常。中,谓中节,做到恰到好处。这句是说因为君子用中,所以他们做事能经常做到恰到好处。
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郑玄日:“反中庸者,所行非中庸,然亦自以为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其容貌小人又以无畏难为常行,是其反中庸也。”
朱熹日:“小人之所以反中庸者,以其有小人之心,而又无所忌惮也。盖中无定体,随时而在,是乃平常之理也。君子知其在我,故能戒谨不睹、恐惧不闻,而无时不中。小人不知有此,则肆欲妄行,而无所忌惮矣。”
怀信按:“反”字旧脱,今据上文及郑注补。《释文》亦云:“王肃本作‘小人之反中庸也’。”这句是说因为小人不用中,所以他们做事没有顾忌与惮怕。做事没有顾忌与惮怕,必然妄为而过度。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