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黎教授教你读论语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53101347
  • 作      者:
    黎孟德编著
  • 出 版 社 :
    巴蜀书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编辑推荐
  “看书”者止步于书的语言文字的符号形式,“读书”者得意忘言,领悟到书的精妙内涵:博学多才的黎孟德教授引领青少年读者,走进经典的世界,事半功倍地得到书中之“至真至妙者”。
展开
作者简介
  黎孟德,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巴蜀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四川省高校书法研究会专家组成员、四川省教育厅书法考级评审组专家。从事文学及艺术研究、教学和创作多年,是国内知名国学专家、文学艺术史专家、著名学者、书法家。
  黎孟德先生精研国学多年,成绩斐然,著有《论语感悟》《孟子感悟》《中国艺术史》《唐宋音乐文学史》《中国音乐简史》《读懂书法》《书法教师指南》《中国艺术名作快读》《外国艺术名作快读》《唐诗小百科》《宋词小百科》《中国十大古典悲喜剧》等专著三十余部。在诗词歌赋及剧本创作和科研之外,十分重视青少年的素质教育,黎孟德先生长期担任中国文学史、古代文学、美学、艺术理论及艺术史等研究生、本科生的教学工作,尤其在传统文化的教学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国学名师课堂》第一辑就是黎孟德先生多年教学实践心得的结晶。
展开
内容介绍
  《<国学名师课堂>:黎教授教你读论语》是一套通俗实用的国学普及读物,它以精炼的语言、实用的讲解-为广大的国学爱好者和中小学师生导引了一条更为便捷的入门之路。
  《<国学名师课堂>:黎教授教你读论语》做了极为精辟的讲解,同时,对它们的文学成就、艺术特色、写作技巧以及如何读懂并吸收其精华的方法,都作了精彩的论述。
  《<国学名师课堂>:黎教授教你读论语》对中小学进行传统文化教学、提高中小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展开
精彩书摘
  讲一点有关孔子和《论语》的事
  在浩若烟海的古代文化典籍中,如果我们要挑出一部对中国政治、哲学、历史、文化、艺术影响最大的书,那么,就非《论语》莫属了。
  《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言行的书,是孔子逝世以后,他的弟子们根据老师平时的言行和教诲编辑而成的一部语录体著作。
  孔子是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南辛镇)人。他的祖辈是宋国的贵族,后来到了鲁国。他的父亲叫梁叔纥,据说生孔子之前,曾到尼丘山祈祷,所以就给他取名丘。孔子在家排行第二,所以字仲尼。梁叔纥是鲁国著名的勇士,孔子也长得高高大大,孔武有力,《史记·孔子世家》说他有九尺六寸高,按汉尺折算,大约有1.96米。
  孔子的母亲姓颜,名征在。她和梁叔纥结婚的时候,梁叔纥已经六十多岁了。孔子三岁的时候,梁叔纥就去世了。从此,母亲就带着幼小的孔子,过着贫穷的生活。孔子十七岁的时候,母亲也去世了。
  孔子从小就十分好学。他曾经向老子问道,向苌弘学习音乐,向师襄学习弹琴。《论语·八佾》说他“入太庙,每事问”。他自己也说:“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论语·述而》)正因为这种好学的精神,在二十岁的时候,他的学问已经很好了。
  孔子生活的时代,是春秋末期,被称为“礼崩乐坏”的时期。诸侯纷争,战乱不断,周天子的地位已经形同虚设。在诸侯国内部,不仅卿大夫开始谋夺诸侯的政权,连卿大夫的家臣,都逐渐强大,开始谋夺卿大夫的地位,甚至左右国家的大政。孔子希望用自己的仁政学说来挽救时势,于是开始了漫长的求仕之路。
  鲁昭公二十年(前522),孔子三十岁。齐景公出访鲁国时召见了孔子,与他讨论秦穆公称霸的问题,孔子由此结识了齐景公。
  孔子在三十岁左右就开始收学生了,他的学问好,人品也好,很多人都愿意拜他为师。他自己也很乐意充当老师的角色。他说自己“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也就是说,只要愿意学习,不管地位高低,年龄大小、富贵贫穷,都有受教育的权利。他说:“吾自行束侑以上,未尝无诲焉。”(《论语·述而》)只要能交几条干肉作为学费,就可以成为他的学生。颜渊的父亲颜路、曾参的父亲曾点以及子路等都是他这一时期的学生。后来,他的学生越来越多,号称有弟子三千,其中最为著名的有七十二人之多。
  鲁昭公二十五年(前517),孔子三十五岁。鲁国发生内乱,季平子和邱昭伯斗鸡。季平子在鸡翅上洒了芥末,来迷惑对方鸡的眼睛,邱昭伯为鸡装上金属爪,结果季平子的鸡斗败,他因此发怒,就抢了邱昭伯的封地,邱昭伯向鲁昭公告状,鲁昭公本来就不满意季平子的跋扈,就以此为借口带兵去打季平子。季平子联合季孙氏和孟孙氏对抗鲁昭公,结果鲁昭公被打败,被迫逃往齐国。孔子也离开鲁国,到了齐国,受到齐景公的赏识和厚待。
  齐国是东方的大国,地大物博,又经过齐桓公时期管仲的治理,已经成为诸侯国中的强者。孔子到齐国的时候,正是著名的政治家晏婴当政、国力强盛的时期。晏婴的政治主张和孔子是完全不同的。齐景公向孔子请教治国的道理,孔子就告诉他“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国君就要像国君的样子,臣子就要像臣子的样子,父亲就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就要像儿子的样子。也就是说,国家要有规矩秩序,各人按各人的名分行事。齐景公很高兴,想把尼溪地方的田地封赏给孔子。晏婴不同意,他说:“这些人讲的礼乐一套的东西繁琐得很,一辈子都学不完,如果在齐国实行起来,恐怕没有什么好处。”于是,齐景公就开始冷落孔子了。
  鲁昭公二十一年(前521),齐国的大夫想加害孔子,孔子听说后向齐景公求救,齐景公说:“我老了,没有用了。”孔子就回鲁国去了。
  当时的鲁国,政权实际掌握在大夫的家臣手中,被称为“陪臣执国政”,因此孔子虽有过两次从政机会,却都放弃了,在这近三十年的时间里,孔子主要就是教学生,直到鲁定公九年(前501)被任命为中都宰,这时孔子已五十一岁了。
  孔子治理中都(今汶上县)一年,卓有政绩,被升为司空,不久又升为司寇。司空是掌管工程的长官,司寇是掌管司法的长官。在孔子的治理下,鲁国大治,许多诸侯国纷纷效仿,也引起了一些诸侯的不安。当时鲁国的政事实际上已经掌握在三桓(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是鲁。国的卿大夫)手中,孔子和他们的政见不合,受到他们的排斥,孔子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离开鲁国,到外国去寻找出路,开始了周游列国的旅程,这一年,孔子五十五岁。
  孔子带弟子先到了卫国,卫灵公开始非常尊重孔子,按照鲁国的俸禄标准发给孔子俸粟六万,但并没给他什么官职,没让他参与政事。孔子在卫国住了约十个月,因有人在卫灵公面前进谗言,卫灵公对孔子起了疑心,派人公开监视孔子的行动,于是孔子带着弟子离开卫国,打算去陈国。
  路过匡城(今河南长垣县西南)时,因误会被入围困了五日。
  有一个叫阳虎的人,曾经很残暴地对待过匡人,孔子的长相和阳虎很相像,匡人把他误当作阳虎,就把他和弟子围起来了。弟子们都很恐慌,孔子却非常镇定。最后,误会搞清楚,匡人也就放了孔子,但希望他不要去卫国。
  匡在卫国和晋国之间,孔子也想到晋国去,但是听说晋国大夫赵简子杀了鸣犊和窦筚两个贤人,他就决定不去晋国,最终决定还是去了卫国。
  卫灵公听说孔子师徒回来了,非常高兴,亲自出城迎接。此后孔子几次离开卫国,又几次回到卫国,一方面是由于卫灵公对孔子时好时坏,另一方面是孔子离开卫国后,没有去处,只好又返回。
  鲁哀公二年(前493),孔子五十九岁,他离开卫国经曹、宋、郑至陈国。
  陈国是夹在吴国和楚国之间的一个小国,常常受到两国的欺负,孔子在陈国住了三年,却也很难有所作为。
  孔子听说楚昭王很贤明,就准备去楚国看看。
  ……
展开
目录
《论语》导读
讲一点有关孔子和《论语》的事
健康快乐的人生
道德高尚的人生
充满智慧的人生
有所作为的人生
万世师表
《论语》的修辞手法
《论语》讲解
学而
为政
八佾
里仁
公冶长
雍也
述而
泰伯
子罕
乡党
先进
颜渊
子路
宪问
卫灵公
季氏
阳货
微子
子张
尧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