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马克思《人类学笔记》研究读本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1716019
  • 作      者:
    曹典顺[编著]
  • 出 版 社 :
    中央编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曹典顺,男,江苏师范大学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哲学博士,江苏省哲学学会理事、徐州市哲学学会秘书长,入选江苏省“333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主要研究方向:哲学基础理论、社会哲学、马克思主义文本一文献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首席专家。
展开
内容介绍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究读本:马克思<人类学笔记>研究读本》作为国内外第一本以文本文献学研究范式、社会哲学理解模式全面解读《人类学笔记》的学术著作,将《人类学笔记》置于和谐社会建构理论的学术谱系之中,阐明了其相同的问题域和重要的现实价值。《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究读本:马克思<人类学笔记>研究读本》的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文献摘编、历史考证、研究状况、当代解读。
展开
精彩书摘
  关于印度的封建化过程,马克思在《笔记》中有一个评注:根据印度的法律,统治权不得在诸子中分配;这样一来,欧洲封建主义的一个主要源泉便被堵塞了。
  (3)14世纪印度具有封建意蕴的柴明达尔已很发达。
  柴明达尔是印度的一种土地制度,即政府通过柴明达尔(充当中间人)向农民征收田赋的制度。之所以说具有封建意蕴的柴明达尔在15世纪已经很发达,主要有四个原因。第一,实行了由财政官员包征“区和村”税收的公职承包制;第二,充分发展的军功采邑制度;第三,柴明达尔对小所有者土地的兼并;第四,产生了把所有权转给大土地所有者,而以给小土地所有者保留世袭使用权为条件的荫庇制;第五,产生了大批依附于柴明达尔的采邑领地。
  柴明达尔只是具有封建意蕴,还不算真正意义上的封建制,或者说,封建化只是发生在小部分区中,在大多数区里,公社的和私人的财产仍然留在土著占有者手中,国家公务还是由中央政府所任命的官吏办理。
  7.英国人的专横统治及其对印度公社土地所有制的影响
  1600年英国侵入印度,建立东印度公司。1784年英国议会再度颁布《印度法》,规定统治印度的最高权威是政府而不是东印度公司。1849年印度全境被英占领。1857年印度爆发反英大起义,次年英国政府直接统治印度。1950年1月26日,印度宣布成立共和国。在英国人对印度的专横统治下,印度的公社土地所有制发生了重要变化,即促使了印度公社土地所有制解体。
  (1)1793年,土地被法定为柴明达尔的私有财产。
  1793年,孟加拉总督康沃利斯勋爵(任期为1786-1793年)主持下通过了《关于承认印度柴明达尔永为世袭土地所有者》的法案,并下令进行第一次土地登记,即土地被承认为柴明达尔的私有财产。
  (2)1812年,以法律形式肯定政府不加干涉“自由契约”后,城市资本家合法地拥有土地所有权或使用权。
  1812年,总督曾颁布法令,以法律形式肯定农民与柴明达尔之间的“自由契约”,并明确说明政府不加干涉。因此,各省的土地很大一部分就转入少数拥有游资并愿意把它投入土地的城市资本家手中。城市资本家仍旧留在城市,与农村居民没有任何联系,他们只是将地产分为各个地段短期出租给最殷实的农村居民和城市小资本家。
  (3)1826年,田野所有制的实施破坏了连环保等公社所有制的基本象征。
  1826年,省督门罗主张模仿法国的小块土地所有制,即田野所有制。所谓田野所有制,就是政府不是同某个农民所有者订约,而是同某块田野的暂时占有者订约,每一个地段必须缴纳一定数量的货币税,纳税的义务由暂时耕种这块田野的人承担,耕种者可以随时放弃他的地段,从而不再缴纳货币税,而如果他不缴纳货币税,政府就勒令他马上离开。这即是说,田野所有制下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私有财产,而且破坏了同村的各个占有者之间的团结纽带。这种纽带不仅表现在实行缴纳田赋的连环保上,而且还表现在合理建设一系列旨在提高土地生产率的农业设施上;再者,这个制度还破坏了公社社员的相互责任,同时,由于不及时缴纳即可把地段转让给任何其他人(往往是纯粹的外人),也就人为地破坏了公社的人员组成和建立在邻里关系上的公社团结原则。
  (4)1822年,实行农村公社被强制分割的新“公社所有制”,从根本上破坏了印度传统的公社所有制。
  ……
展开
目录
导论 为什么马克思要撰写《人类学笔记》
第一部分 历史考证
第一章 《笔记》写作背景
一 《笔记》写作的时代背景
二 《笔记》写作的学术史背景
三 《笔记》写作的学术背景
第二章 《笔记》国外主要版本和传播
一 《笔记》在西方的主要版本和传播
二 《笔记》在苏联的主要版本和传播
第三章 《笔记》国内主要版本和传播
一 20世纪《笔记》在国内的主要版本和传播
二 21世纪《笔记》在国内的主要版本和传播

第二部分 研究状况
第四章 《笔记》国外研究状况
一 《笔记》的民族学视域研究
二 《笔记》的人类学视域研究
三 《笔记》的社会哲学研究
第五章 《笔记》国内研究状况
一 《笔记》的唯物史观研究
二 《笔记》的人类学研究
三 《笔记》的社会哲学研究

第三部分 当代解读
第六章 《笔记》的结构、逻辑和内容
一 《笔记》的文本结构和逻辑架构
二 《笔记》的主要内容
第七章 《笔记》的重要理论观点
一 社会发展道路具有规律性
二 社会发展道路存在特殊性
三 社会发展道路注重和谐性
第八章 《笔记》的当代意蕴
一 《笔记》是全面认识马克思不可逾越的重要著作
二 《笔记》是研究社会发展理论的重要学术成果
三 《笔记》是当代中国道路建设的重要思想资源

第四部分 经典著作选编
马克思马·柯瓦列夫斯基《公社土地占有制,其解体的原因、进程和结果》一书摘要(节选)
马克思路易斯·亨·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节选)
马克思约翰·菲尔爵士《印度和锡兰的雅利安人村社》一书摘要(节选)
马克思亨利·萨姆纳·梅恩《古代法制史讲演录》一书摘要(节选)
马克思约·拉伯克《文明的起源和人的原始状态》一书摘要(节选)

第五部分 附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