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老北京风情泥塑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5269672
  • 作      者:
    吴德寅,吴一凡著
  • 出 版 社 :
    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作者简介
    吴德寅,1962年生于北京。北京玩具协会会员、北京收藏家协会会员、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北京曲艺家协会会员。近十多年来,利用业余时间进行泥塑创作:经过不懈的努力,使之技法。“意中有实”,有所创新:将泥塑艺术与民俗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创作完成了老北京风俗泥塑——旧京三百六十行大型系列泥塑作品。作品朴实、粗犷大方,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
    2002年,成立“泥水坊”个人泥塑工作室。2004年,建立“老北京旧京风情泥塑”个人泥塑家庭博物馆,2006年,被北京市确定为“北京市艺术家庭”。2008年,全国民间艺术展获得最高奖“奇品奖”。2008年,其泥塑工作室被北京奥运会组委会国际新闻中心确定为“奥运艺术冢庭”,2009年,被北京玩具协会评为“北京民间工艺大师”,并建立了“老北京风俗泥塑博物馆”。
    吴一凡,1990干生于北京现就读于北京新圆明职业学院,08级书画鉴定与修复专业在校二年级学生,为本书文字资料的收集及整理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参与泥塑创作。
    他爱好中国古代史、古埃及史及传统书画装裱工艺,现从师于原北京市美术公司书画装裱师陈永梅女士(著名艺术家韩美林先生的书画专职装裱师)。
展开
内容介绍
    看吴德寅先生关于老北京风情的泥塑,让我想起了盛锡珊老先生那些也是描绘老北京风情的彩墨画。两位先生年龄相差了近一半,盛锡珊老先生今年80多岁了,而吴德寅才40多岁。两代人都对老北京文化情有独钟,年龄便不是问题,时间更不是问题,再遥远的老北京,那些逝去再久的风情风貌,一下子就呈现在他们二位的手中,一样的古砚聚墨,重帘留香,一样的五百年前旧酒楼,八千里外狂渔父,将那一份对于古都旧城浓得化不开的情怀和寄托,都倾洒在自己的作品中。只不过,盛老先生用的是水墨,而吴德寅用的是他自幼喜爱的泥巴。普通的泥巴在吴德寅的手中被赋予了灵性。在我看来,他生在北京,长在北京,人生起落、摸爬滚打都在北京,生活和命运让他对北京一往情深,特别是对老北京的民俗风情耳濡目染,尤为兴趣浓厚,甚至可以说是至为痴迷。
展开
精彩书摘
    油漆、彩画、糊、瓦、木、石、搭、扎是老北京八大行业。扎彩子同其他七种行业一样,每年农历腊月二十四也祭奠鲁班,但其真正的祖师爷是唐代倡导结彩的致公禅师。北京的很多庙内,历来都有会扎彩子的伙计,一般叫“铺排”,这也符合扎彩业起自唐代的说法。
    史书记载,从唐睿宗(公元684年)起规定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张灯结彩一天;至唐玄宗改为三夜;北宋时增到五夜;南宋时增到六夜;明朱元璋定都南京,规定每年自正月初八上灯结彩,十七日落灯下彩,连续热闹十天。明人诗篇中有“紫禁灯花一万重,鳌山宫阙隐晴空”之旬。清代例于每年正月十三为头天灯,十九日为“燕九”  (即“烟九”),下灯下彩。现在的灯市口,据说就是明清两代的灯市。民国时期,每年农历正月十三到十六日,总在灯市口东华门大街东头路北庙内高悬九莲灯,灯下结彩绸球穗,并在庙宇墙壁上挂古典小说《封神演义》中的人物连环画。
    老北京的彩子业,素有“京彩局”之称。当时的一些彩子头目,家中都有一幅《清代彩子业行单》,用纸裱成横披,悬挂在屋内。
    北城的彩子匠以地安门“彩子刘”最有名。地安门一带清代内务府旗人多居住于此,他们办喜庆丧吊等事都很讲究扎彩子,所以此地就聚集了许多手艺好的彩子匠。
展开
目录
第一篇  老北京的出行
第二篇  老北京的娱乐
第三篇  老北京的商市
第四篇  老北京的饮食
第五篇  老北京的风情
第六篇  老天桥的“八大怪”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