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建筑物电气装置600问
0.00     定价 ¥ 5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4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12343726
  • 作      者:
    王厚余
  • 出 版 社 :
    中国电力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06-01
收藏
编辑推荐

  ★资深工业与民用建筑电气技术专家30余年经验精粹

  ★以问答方式结合一些案例深入浅出地阐述国际标准条文制定的依据

  ★针对性强,方便随查随用

展开
作者简介
  王厚余,著名工业与民用建筑电气技术专家,国际电工委员会IEC/TCC4中国归口委员会及全国建筑物电气装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顾问。致力于低压电气装置国际电工标准宣传推广工作。足迹遍步28个省市,为提高我国建筑物电气装置技术水平做出了卓越贡献。
  曾参加我国“一五”期间156项工程中大型航空工厂等的设计和国外大型工程的规划设计,多次代表我国出席国际电工会议。
  撰写有关建筑电气文章二百余篇,其中《对电气火灾主要隐患的分析和对策建议》一文被收录进中国《2000年减轻自然灾害白皮书》,在2000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分发。
  曾参与编制《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低压配电设计规范》、《飞机库设计防火规范》等国家标准和编写《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
展开
内容介绍

  我国有关建筑电气规范不少引用了建筑电气国际标准IEC60364的规定。但多摘录了条文规定,缺乏条文说明,在应用中不明白规定的制定意图,影响了规范的正确执行。《建筑物电气装置600问》作者从事IEC60364标准归口工作逾30年,作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建筑物电气装置600问》以问答方式结合一些案例深入浅出地阐述国际标准条文制定的依据。对低压电气装置的接地、等电位联结、电气分隔、雷电和操作过电压防护、暂时过电压防护、过电流和电气火灾防护、“断零”防护、抗电磁干扰以及特殊场所的提高要求等国际标准制定的缘由等都进行了介绍。
  《建筑物电气装置600问》可供建筑电气的设计、安装、检验、监理、维护、规范编制人员以及建筑电气专业师生参考使用。

展开
精彩书摘
  12.36 试举一能说明接地电弧火灾特性的案例。
  此类案例不胜枚举。例如,20世纪90年代,某家具厂的成品仓库发生电气火灾,整个仓库付之一炬。起火原因是电气设计安装不当,电源电缆和暖气入口共一进口。暖气人口温度超过90CC,电缆被高温烘烤绝缘水平下降,起火点发现有对地电弧痕迹,说明是电缆对地电弧起火。工厂人员称起火前仓库近旁灯光闪烁约个把小时,这说明电弧曾引起了长时间的电压波动(voltage fluctuation),从燃弧到成灾需经较长时间。这一案例也说明了日本《内线规程》将防接地故障起火作用于报警而不作用于切断电源是有根据的。
  12.37我国电气火灾多年来居高不下原因何在?
  原因非常复杂,例如,有关电气消防规范不完善就是主要原因之一。前文所述国际上非常重视的IT系统在消防电源中的应用,在我国规范中迄今未见提及。又如日本《内线规程》内经济简单的防接地故障火灾措施可供我国规范借鉴,但被摒弃不用,却采用了我国某产品资料复杂浪费的做法作为条文制定依据。它不能对建筑物接地火灾全面报警,而其投资则动辄以百万元计,妨碍了我国对这类常见多发火灾的有效遏制。
  发达国家消防规范非常重视及时汲取和总结电气火灾事故的经验教训,以之充实规范的条文规定。我国在这方面也存在差距。例如,原北京谊宾馆剧场电铃通电拒动,又忘却拉闸,导致电铃深夜高温起火,将剧场全部烧毁,这种火灾不难采取定时断电措施将其避免,但我国规范并未亡羊补牢,杜绝这类电气火灾的再发生。致使不多年后北京一大商场又发生同样电铃持续通电起火事故,又将家具城付之一炬。
  电气防火规范是电气设计安装的依据。规范水平不提高我国电气火灾居高不下的被动局面是难以扭转的。
  12.38我国消防规范要求消防设备的两个电源在末端切换,国际上是否也如此要求?
  否。国际上重视的是采用IT系统作消防应急电源,以提高故障时消防应急电源的供电不间断性。消防应急电源线路则重视矿物绝缘电缆的应用,以保证火灾时电源线路能承受高温在一定时间内继续送电。它与正常电源干线互相切换,但不要求在每一个末端切换。我国要求消防设备的两个电源在每个末端切换花费大量投资,但并不能提高消防用电的供电不间断性。由于鲜少对外的交流沟通,这一观念恐早已过时了。
  ……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1章 接地
1.1 何谓接地?
1.2 飞机上的电气装置如何接地?
1.3 何谓接地故障?
1.4 配电系统的接地如何设置?
1.5 在问答1.4 中电源的中性点为何又名之为星形结点?
1.6 系统接地的作用是什么?
1.7 保护接地的作用是什么?
1.8 10/0.4 kV变电所的接地是系统接地还是保护接地?
1.9 在变电所(发电机站)内如何实施系统接地?
1.10 请举例说明上一问答中杂散电流产生杂散电磁场引起的电磁干扰
1.11 如果两台变压器不在一个变电所内,如何为防止杂散电流干扰信息系统电气装置而实施电源PEN线的一点接地?
1.12 一般变电所的变压器中性点套管出线为何不是中性线而是PEN线?
1.13 从变压器引出的既然是PEN线,那么是否只能从变电所引出TN-C-S系统和TN-C系统,不能引出TN-S系统和TT系统?
1.14 变电所系统接地的接地电阻值按我国接地规范规定为不大于4Ω或不大于10Ω。这一接地电阻值能否满足系统接地的安全性和功能性要求?
1.15 配电系统对保护接地的设置有何要求?
1.16 我国在给一排靠墙布置的设备以TN-C系统配电时,将三根相线架空走线,而PEN线则用不绝缘的扁钢沿墙脚明敷。这一做法妥否?
1.17 我国原采用的接零系统、接地系统、不接地系统、零线等术语为什么被废止不用而改用TN-C、TN-S、TN-C-STTIT等接地系统和中性线、PE线、PEN线等术语?
1.18 请说明TN、TT和IT这三种接地系统文字符号的含义
1.19 在TN系统中又分为TN-C、TN-S和TN-C-S三种系统,它们之间有何不同?
1.20 TN-C系统较适用于哪些场所?
1.21 TN-S系统较适用于哪些场所?
1.22 TN-C-S系统较适用于哪些场所?
1.23 TT系统较适用于哪些场所?
1.24 IT系统较适用于哪些场所?
1.25 岩石山洞内对不间断供电无要求的一般电气装置打低阻值的系统接地十分困难,是否可采用IT系统?
1.26 TN系统和TT系统孰优孰劣?
1.27 TN-C-S系统的PEN线在建筑物电源进线处应先接中性线母排,还是先接PE线母排?
1.28 “三相五线制”是否就是TN-S系统?
1.29 在同一变电所配电系统内是否不应混用不同的接地系统?
1.30 一个建筑物内除配电系统外还有防雷系统、防静电系统以及各种信息技术系统,它们应采用单独接地还是共用接地?
1.31 重复接地的作用是什么,应如何设置?
1.32 我国电气规范中常规定各种用途的接大地的接地电阻值,但在IEC标准中鲜少这样的规定,原因何在?
1.33 何谓保护性接地、功能性接地?
1.34 UPS出线端中性线的接地是否是重复接地?
第2章 等电位联结
2.1 何谓等电位联结?
2.2 “联结”与“连接”有何不同?
2.3 等电位联结与接地有何关系?
2.4 建筑物电气装置为什么要作等电位联结?
2.5 建筑物内的等电位联结就其作用而言有哪些类别?
2.6 保护性等电位联结分哪几种?其作用有何不同?
2.7 如果一个建筑物有多个低压电源进线,是否每个电源进线处都要实施总等电位联结?
2.8 作总等电位联结后是否还要打人工接地极作接地或作重复接地?
2.9 是否可在户外靠近建筑物外墙埋设一圈扁钢,将进出建筑物的金属管道与它连通,既实现了接地,也实现了等电位联结?
2.10 总配电箱内PE母排既然需和接地母排相联结,是否可省去接地母排,将各联结线直接接至PE母排?
2.11 当建筑物由其内设的变电所供电时,总等电位联结系统的接地母排应设在何处?
2.12 在建筑物内地下钢筋和金属管道稀少的地面,如何满足地面等电位的要求?
2.13 两金属管道连接处裹有黄麻或聚乙烯薄膜,是否需做跨接线?
2.14 现时有些管道系统以塑料管代替金属管,对此应如何处理等电位联结
……

第3章 电流通过人体时的效应
第4章 直接接触电击防护
第5章 电气设备按间接接触电击防护措施的分类
第6章 自动切断电源并经PE线接地的防间接接触电击的一些基本要求
第7章 TN系统的,自动切断电源防电击措施
第8章 TT系统的自动切断电源防电击措施
第9章 IT系统的自动切断电源防电击措施
第10章 不用自动切断电源的其他防间接接触电击措施
第11章 过电流防护
第12章 电气火灾防范86第13章 变电所高压侧发生接地故障时低压电气装置暂时工频过电压的防护
第14章 瞬态冲击过电压的防范
第15章 用电电能质量和信息技术设备的抗电磁干扰
第16章 “断零”烧坏单相设备事故的防范
第17章 电气隔离中四极开关的应用
第18章 末端电源转换中四极开关的应用
第19章 IT系统在应急电源(EPS)中的应用
第20章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RCD)的应用
第21章 接地装置的设置
第22章 PE线、PEN线和等电位联结线的选用和敷设要求
第23章 建筑物电气装置的检验
第24章 特殊场所和特殊电气装置的补充和提高的电气安全要求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