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现代书法史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5058059
  • 作      者:
    刘灿铭著
  • 出 版 社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内容介绍
    《中国现代书法史》所研究的“现代书法”不是现代人的所有书法,而是特指1985年10月“中国现代书法首展”所诞生的有别于传统书法的“现代书法”,这是一种创新的艺术形式。“现代书法”包含“学院派”书法、书法主义、先锋书法、源自书法、汉字艺术等名称。     现代书法的诞生不是一个孤立偶然的事件,这是在各种条件下催生出来的。产生的原因很多,但本文主要从历史背景、时代背景、文化背景等方面进行研究。儒、道、禅为哲学基础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现代书法赖以生存的文化土壤,中国书法创变的发展史说明了现代书法产生的历史必然。中国实现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状态,快节奏的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已成为主流,政治体制的改革带来了人们的政治生活的民主和平等,政治宽松,思想得以解放,人们可以想过去很多不可想象的事,改革开放打开了国门,随之外来文化不断进入,外来的现代艺术形式冲击了中国艺术,中西文化发生了激烈的碰撞,首先在美术界得到了响应,出现了“’85美术思潮”,深受传统文化影响的中国书法此时也按捺不住,蠢蠢欲动,因而爆发了“85中国现代书法首展”。     现代书法已走过了20余年的历史,在这段历史中,现代书法一直以其原创性、开拓性和前瞻性备受社会关注,已成为中国书法史上无法抹去的现代艺术表现形式。《中国现代书法史》在研究这段历史时,发现现代书法史与整个书法史一样,既是一部现代书法创作的承传演变史,又是一部现代书法的活动史,同时也是一部现代书法理论观念、书法教育方式的发展史,因而,现代书法的活动、创作、理论及教育构成了一部完整的现代书法史。本文试图以其为块面,采用史论结合,以客观史料为基础去深入而详细地梳理和研究。     现代书法的历史虽然短暂,却为我们留下了极其宝贵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渐趋成熟的现代书法作品,产生了一大批致力于现代书法发展的书法人,其中的代表人物在国内外已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考察这段历史,为中国书法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一条可以借鉴的创新之路,因此,极具研究价值。
展开
精彩书评
    刘灿铭的《中国现代书法史》是目前史料最为翔实的一部关于“现代书法”的著作。尽管存在现代书法的动态发展带来的选题的难度,以及关于现代书法的界定和各种艺术流派对书法的现代性认识的差异给分类造成一定的障碍,这部著作也是一部最具有学术价值的关于中国“现代书法”发展史的实录。相信这对于研究现代书法,甚至研究当代艺术都有一定的学术参考价值。     ——王冬龄(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代书法研究中心文凭)
展开
精彩书摘
    一、书法艺术文化内涵的代代传承     书法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积淀的艺术瑰宝,其深入骨髓的文化传承性不可忽视。书法的发展有它自身的规律性,它自始至终都遵循着艺术发展的规律,它不断地否定自己,不断地发展自己,它有着丰富的传统和恢弘的气度,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决定了书法生命力的旺盛,我们可以把中国书法比作参天大树,它南原来的一棵幼苗逐渐成长起来,它的根系越来越发达,生命力越来越旺盛,吸纳能力越来越强。即使有的人有呼风唤雨的能力,中国书法这棵大树照样坚不可摧,任凭风吹雨打,因为在它的脚下有赖以生存的土壤——中华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哲学基础的儒、道、禅思想对书法文化内涵和审美标准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文认为现代书法在文化内涵的层面上与传统书法是一脉相承的,儒家的“仁学”思想、道家的“自然”思维和禅学的“心悟”理念是形成中国书法独具特色的审美结构和美学思想的文化内核,尽管现代书法对上述文化内涵的吸收与传统书法有不同的侧重(传统书法更多体现了儒家思想,现代书法更多侧重于道家、禅学),但系统地分析中国书法的传统文化内涵和哲学基础有利于更好地理解现代书法产生的历史背景。     1.儒家的“仁学”思想与书法艺术     儒这个概念本来是“文士”或者学者。孔子是这一学派的创始人和突出代表,儒学的核心是“仁”。在探讨儒学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影响时,人们却常常忽视了这些常识。最常见的,便是笼统地用“成教化,助人伦”来评论儒学对艺术的影响,也不去研究孔子仁学的精神对艺术的真正影响。     真正的孑L子艺术理想倒是在那些克己怀仁的士大夫文人的艺术活动中得到实践和反映,在中国漫长的艺术发展史上,孔子儒学以其成熟的道德理性,积极进取的入世精神,豁达的人生理想培育、熏染着中国文人士大夫的艺术观念和实践。其在艺术上的表现,则更多地体现在审美理想、审美经验、艺术批评等方面,例如美与善的统一性,善的核心就是礼和仁,而礼和仁的目的就是要使天下归于治,即和谐、统一、中庸,从而对文学艺术也提出“中和之美”的要求。孔子提倡“温柔敦厚”的诗教和“广博易良”的乐教,皆本中和的宗旨,这种善和美的统一,而又约之以中和,完全符合儒家以政权为中心的文艺思想,赋予美的观念以功利主义的性质。     孔子日:“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这都是以“事父事君”的政治伦理作为标准的,作为审美主体的艺术家和鉴赏者,必须有很高的道德修养,才可能获得美感经验,孟子日:“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知言包括知音,即有分析、判断、鉴赏能力,在儒家那里仁义道德就是善,审美主体必须“积善”才能获得最高的审美经验。
展开
目录
绪论 一、研究对象与目的 二、研究现状及分析 三、研究方法和途径 第一章 现代书法的发生 第一节 现代书法的历史背景 第二节 现代书法的时代背景 第三节 现代书法的文化背景 第四节 现代书法的开端 第二章 现代书法的活动 第一节 现代书法展览 第二节 现代书法社团组织与研究机构 第三节 现代书法出版物 第四节 现代书法的中外交流 第五节 现代书法活动群体 第三章 现代书法的创作 第一节 汉字图画化模式 第二节 汉字书写化模式 第三节 汉字消解化模式 第四节 汉字装置化模式 第五节 汉字观念化模式 第六节 汉字行为化模式 第七节 汉字影像化模式 第八节 汉字计算机化模式 第四章 现代书法的理论 第一节 现代书法传统书学研究的延续 第二节 运用新的文化视角研究现代书法的成果 第三节 现代书法其他的研究成果 第五章 现代书法的教育 第一节 现代书法高等教育 第二节 现代书法业余教育 结论 附录 一、中国现代书法年表 二、人名索引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