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绘画和变形<br> 出席者:森田和明、林晃(主持人)、久松绿(编辑)<br> 森田和明(Kazuaki MORITA)<br> 生于日本静冈县。从1996年开始作为助手跟随漫画家大野司郎先生学习漫画。之后,参加Go office漫画技法书的制作。负责绘画系列封面用图。2000年开始担任PC游戏《学院少女奇谈》的人物设计及原画制作。之后在Logistics股份公司以Team Till Dawn的名义来开展工作。2003年,负责PC游戏《夜勤病栋》的人物设计、原画工作。2004年,负责PC游戏《七濑恋》的人物设计、原画工作。2005年,担任PS2游戏《贝维克传说》的人物设计。<br> 什么是变形呢?<br> 画出的物体全部是变形<br> 主持提起变形,一般都会联想到那些卡通人物、吃惊得眼珠都冒出来的“夸张的表情”。森田先生,您认为变形是指什么呢?<br> 森田 所谓的变形,只不过是绘画表现手法的一种。如果追根究底,那么可以说绘画表现手法全部是变形。主持 那么绘画物——被画的对象,全都要经过变形处理吗?<br> 森田 是的,除写实之外全部是变形。绘画,是从眼睛通过大脑,经由手画成的,画成的那一刻,就完成了变形,这样想更容易理解。——不是吗?(笑)<br> 久松 绘画往往被定义成观察物体。因此也有人说,观察的结果就是“观察长短比例或差异,并分别确认记在心中,有了这样的积累,即使不看也能画得不错”。<br> 森田 是这样的。对表现手法运用自如。画成的时候也是“变形”完成的时候。<br> 为协调和强调而“变形”<br> 主持拜读森田先生的作品时,即使普通的面部和姿势,还是让人感觉到栩栩如生。<br> 森田 嗯,确实是。这样的立体透视既有协调的效果,也有极具夸张的魅力。<br> 久松 既协调,又强调的变形,是这样吧。<br> 森田 对,是这样的。既有“形态和形态”,又有“变形加变形”。<br> 久松 现在就有这样的感触了。森田先生的作品被变形后反而更协调。并不是形状失真。意外的是,作品形状很奇怪,有人认为“这才是变形吧”,其实并不是这样。<br> 主持 就是说形状失真并不是真正的“变形”。森田不管怎么说,如果画成了失真的的样子,或者画出某个姿态,却根本不符合人体的结构。自己会感到羞愧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必须经过观察,边看边画。主持 果不是伴随着思考进行观察,那也就不能称为观察了。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