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回潮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00070553
  • 作      者:
    (美)伊丽莎白·E. 古费(Elizabeth E. Guffey)著
  • 出 版 社 :
    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作者简介
    伊丽莎白·E.古费,纽约州立大学艺术设计研究副教授,兼任设计研究论坛主席,著有《划出游离的线条:普吕东的艺术和事业》(2001)。
展开
内容介绍
    潮起潮落,备领风骚。又见回潮迭起。时髦在大众文化中不断循环,再循环,每次都有稍微更新的化身。retro一词已成为描述这种潮流的流行语,但它究竟是什么意思呢?作者在《回潮:复古的文化》中探索其含混的文化意义,揭示某些潮流似乎永不沉寂的原因。
    作者引证丰富的原创研究成果和饶有趣味的轶闻材料,发掘了retr0一词的根源,以时序陈述它在20世纪文化艺术中的表现。从新艺术派在其量初的衰落之后近五十年的复归,到装饰艺术派融入波普艺术的俗丽,retr0的概念往往意味着风格和时尚的重现,这些风格和时尚能唤起对并不遥远的过去的记忆,比如迷幻艺术由毒品引发的超现实主义,以及20世纪70年代非洲黑人发式的政治表达。广告商、媒体通过强化艺术设计、时装、音乐中的这种潮流,利用文化怀旧感的
    力量来推销数量惊人的产品。
    《回潮:复古的文化》图文并茂,引人入胜.揭示了过去嵌入将来、不断回到我们身边的情况。
展开
精彩书评
    风格复古不仅仅含有反讽意味,而且充满伤感,那怎么办呢?伊丽莎白·E.古费探讨了回潮对现代派为进步鼓劲的抵抗,揭示了其改写现代派的实质。作者将大众文化、消费主义潮流、设计史信手拈来,写出了一部大胆、令人眼花缭乱且非常实用的书,极具可读性和挑战性。
    ——莫德拉文,芝加哥艺术学院视觉与批评研究、艺术史、理论与批评教授
    本书读来清晰易懂,材料丰富,揭示了回潮风格的思想意识和种种表现。这是设计学研究的典范一时尚、引经据典、明白。
    ——约翰娜德鲁克,弗吉尼亚大学媒体学教授
展开
精彩书摘
    她在《纽约客》杂志上撰文反驳希利尔说,实际上“事实恰恰相反。没有波普艺术,就没有装饰艺术(60年代创造的名词)……波普艺术对于大众文化的良性憧憬,就是装饰艺术派复活的策源地”。
    马尔科姆认为,装饰艺术派是按照波普的形象创造的,这反映了该旧风格的非历史性。60年代末作为装饰艺术派出现的,大多与1925年展示的优质法国器具仅仅略为相似,将法国原展览的冗长的标题“国际现代装饰艺术和工艺品展览”,改造成为俚语警句“装饰艺术”,囊括了该风格复活的无相干性。独立史学家选定装饰艺术派为两次大战之间大众设计的真正表达,就忽视了该时期的一大堆大众设计风格。例如美国殖民地风格和乔治时代风格的复活,就从未吸收入后来的装饰艺术派设计语汇。相反,貌似现代派的装饰艺术派,其流线型的技术与民粹主义混合,很快被当作两次大战之间主流艺术、建筑、设计的首席表达。波普艺术家们认为,要从这个时期仔细选择图像,那是易于接近的历史,那是大机器时代的图像群,而且是根本上乐观主义的商品文化,没有经济萧条和极权政治的玷污。
    比我们现在的感觉更现代
    利希滕斯坦1968年的画作《准备好》描写灰蒙蒙的机械风景,到处是大烟囱、活塞、加农炮,这种工业景色有英雄气概,也略兼滑稽可笑。工厂、实验室、军营三分天下,机械化的精密性和肌肉发达的勇武性,提示了丁字尺和圆规设计的世界。
展开
目录
导论 回眸我们现代化之时/1
第一章 新艺术派又翻新了/23
第二章 现代派的时代/62
第三章 再造的50年代/95
第四章 昨天的明天的诱惑/131
跋/158
引文出处/165
阅读书目和影评选/180
鸣谢/183
照片版权鸣谢/184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