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然界给我们的恩赐中,最大的莫过于阳光。当阳光普照大地时,一部分被吸收转化为热能,没有被吸收而从物体上反射回来的一部分光线就进入了我们的眼睛,给我们带来了光明与色彩。一部分光线在人的眼球表面反射、吸收,到达视网膜成像。视网膜覆盖着一种光感色素,由光的刺激而产生化学变化。这个变化的视神经纤维转变成一种脉冲信号,由神经纤维传达到大脑的某一部分而产生视知觉,从而再现了外部世界。因此,色彩的发生是光对人的视觉器官和大脑发生作用的结果,需要经过光一眼一神经的过程才能看见色彩。色彩产生的过程为光源物体一眼睛一脑。
1666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利用光的折射实验,确定了色与光的关系。他在暗室中将一束太阳光透过三棱镜投射到银幕上,结果看到了并列着的从红到紫的色带。如果将这些颜色的光线用聚光镜加以聚合,又会恢复成接近太阳光的白色光线。
一个物体的色彩是由它的表面和光源照射这两个因素决定的。光的照射若碰到不透明的物体,其未被吸收的部分反射到眼睛中就是我们所看到的色彩。如蓝色的布反射蓝光,其他颜色的光基本都被吸收了,所以我们只能看到蓝色,树叶将其他颜色的光线吸收,而将绿色的光反射,所以树叶是绿色的。当光源由白色变为单色光吋,情况就不同了。比如,在绿光照射下,同样是白色的表面,因为只有一种绿光可以反射,所以这个白色的表面就会呈现绿色;而红色的表面在绿光下无红光可以反射,故呈黑色;黑色表面可以将绿色吸收,仍呈黑色。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物体的色彩是相对存在的。人们通常把白色日光下物体所早的色彩特征称为物体的“固有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