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代向后现代的转向中,西方思想的规定性由存在变成了语言。后现代思想的根本特征是无规定性,表现为无基础、无目的、无中心、无原因等,因此解构主义成为后现代思想的标志。“后现代主义拒绝(并积极地‘解构’)一切有权威的或在想象上永远不变的审美判断的标准,它对表演的评判只可能根据它如何成为表演之物。”①后现代艺术成为行为与参与的艺术,似乎不再需要审美标准与“艺术合理性”。它反对中心性、二元论以及体系化,消解了传统与现代美学思想中关于艺术理论的基本观点,当然也力图去消解一切规则。艺术在后现代思想那里碎裂为波普式的工具性和达达式的欲望性。绘画“还原”成颜料、画布乃至任何质料的偶然存在,艺术在抛弃理性并超越理性的同时,还瓦解了艺术自身,使艺术成了任人摆布的支离破碎的碎片。由此,后现代艺术的本性不再是创造,而是走向了无规定性。
西方艺术从古希腊到后现代,由理性的规定走向原则的背离,从单一的技艺活动走向多元的无规定性,展现出各个时代的思想对艺术的规定性。艺术具体显现为:古希腊的置于理性之下的创造活动;中世纪的自由艺术;近代的美的艺术;现代的存在的艺术和后现代的碎片。每个时代的艺术往往离不开那个时代的思想背景,因此思考艺术需要将每个时代的思想主题揭示出来,认清艺术在何种层面与思想关联,使得具体的艺术实践活动成为时代思想的显现。
艺术在现代成为存在的艺术,也促使了设计的生成。存在是关于人的存在,是使人更好地生存于这个世界之中。设计曾是艺术领域中的一个专门术语,只是到了近代工业化大革命之后,艺术逐渐分离为两大基本门类:一类是纯粹艺术“为艺术而艺术”。纯粹艺术在“为艺术而艺术”的口号之下,追求形式的表达,放弃一切外在的目的(欲望)和根据(原因)。由此艺术不同于手工艺和机械技术,是一种自主自律的活动,将摆脱一切束缚,成为一种自由的单纯游戏。另一类则是实用艺术“为生产的艺术”。“在工业设计中同样:一种新的材料一般首先应用于旧有的设计中,这些设计的提出原本是为利用长期确立的材料,只是制造商逐步把最适于新材料的形式赋予了他们的产品。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