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艺术主体与表达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8600626
  • 作      者:
    曲春景著
  • 出 版 社 :
    学林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内容介绍
    故事或者艺术表达的愿望,如同爱,是对一种“合目的的生命形式”的渴望。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不自觉地创造着独特的故事,每个人都在力图使自己的生命成为一个故事,这意味着人们为自己的生活、个性寻找或塑造着某种可以理解的模式,无论是痛苦、欲望、愤怒、渴望、爱的行为和情感等等,仍然希望它们均具有一种可以表述的形式,无论自我遭遇何种分析的力量、主体如何遭遇非主体化、非中心化的解构命运,我们心中的自我仍然希望自身拥有某种连续性、即使不那么戏剧化的故事,因为人们并不希望自己的生活纯粹是“碎片”。
展开
精彩书摘
  目前国际学术界对电视剧收视情况的研究,特别对观众卷入电视剧的程度,对电视剧的解读方式以及伦理诉求等精神活动的实现程度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实地调查,如英国学者对电视剧《达拉斯》进行的跨文化研究,美国学者对《埃尔斯韦尔医院》的研究,均已证明电视剧是当今不同文化背景的大众进行思想交流和道德判断的公共空间。“无论它的文化背景多么生疏,观众仍受到邀请来根据这些呈现于荧屏上的人际关系与价值观检视他们自己的人际关系与价值立场。”①从影视剧表现出来的这些特征上讲,它们确实对社会人生及道德变迁具有整合功能。在观众对故事的理解、讨论,甚至是相互争辩和自我表白之中,各种思想观念和价值立场会产生碰撞批评或抵触,也会在交流之后达成共识、接受和认可等。在电视剧提供的话语空间中,我们甚至可以直观地看到,一种新的伦理观念和价值取向怎样在民间自发地形成和被接受;在对故事人物的褒贬过程中还可以直观地看到道德观念的变迁历史。如从90年代初对王沪生婚外情的一致谴责(《渴望》),到2l世纪初对某种婚外情的容忍(《结婚十年》、《走过爱情》、《不嫁则已》等)。<br>    然而,不管电视剧在客观上具有何种功能,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大多数情况下,人们打开电视机的目的是为了消遣和娱乐,为了身心放松,或为了逃避令人烦恼的现实。这是一个达成共识并被普遍接受和认可的收视行为及收视动机。<br>    所以,有相当一部分影视剧编导和制片人认为,故事的精神价值是人们强加在影视作品之上的额外负担,今天是一个大众化时代,影视剧的首要任务是为大众制造快乐以保证收视率、市场份额和产品的最大效益。因此,目前我国影视界形成的一种流行倾向认为一,娱乐是影视文化产品的本质特征;消费时代人们需要的是快乐,而思想价值会妨碍娱乐效果会影响收视率。<br>    ……
展开
目录
第一辑 影像叙事与价值<br>观众的伦理诉求与故事的人文价值<br>影视剧制作中的形而上学陷阱<br>论中国电影史研究中的“感官文化学派”<br>故事改编:涅粲与再生<br>电影的文献价值与艺术品位——谈新生代电影的成败<br>近十年国内外“上海电影”研究综述<br>谢晋导演21世纪的艺术追求<br>跟随“故事”的转移——挑战文学研究的价值危机<br>视觉文化批评的当代价值<br>反差与悬殊:在电视电影和电视连续剧之问<br>伦理关怀:电视剧永远的赢家<br><br>第二辑 思想者的精神状况<br>中国90年代思想家的一次精神会晤<br>神话思维与艺术<br>“启蒙”与“现代性”的历史命运<br>回到语言的切身性<br>叙事者的精神视域<br>对理解的理解<br>穿越故事和话语的叙事研究<br>“顾准热”的另一面<br>媒介:制约叙事内涵的重要因素<br><br>第三辑 语言叙事的表情<br>爱缘于合目的的生命形式<br>命运之门被怎样敲响<br>祈祷、反讽、默想<br>有关两性故事的不同表达<br>放牧人群:从苏格拉底到呼天成<br>权力文化的叙事结构<br>反神话与文化大革命再思考<br>心灵深处的真实——作家行者的精神肖像<br>“失重”现象与叙述语式的转换<br>无助的生存状态<br>当代长篇小说的诗学问题<br>影视:“大文学观”的研究对象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